當塗歷史悠久,秦代稱丹陽,是全國最早建置縣。隋初易稱當塗,當塗縣名源自大禹妻家塗山古氏國。當塗地居襟要,縣治姑孰城先後成為南朝南豫州、宋太平州、元太平路、明清太平府和清安徽學政、長江水師提督駐地,直至辛亥革命發。
當塗是一個美麗而神奇的的千年名縣。左天門、右牛渚,大江濤翻,雄關屏立,其險自古甲於東南。有所謂“吳頭楚尾”,“南北津渡”,奪天下者必奪姑孰!更有北拱群山,百峰巉巖之陽剛;東抱石臼,三湖碧水之陰柔;西瀕長江,揚子如帶千裡奔瀉之飄逸;南懷熟地,公圩若盤萬頃良田之敦厚。如此既形成了當塗自然風光秀美而奇險的特色,又孕育出當塗文化豐富多元、兼容並蓄的品格。
當塗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她的面積並不大,濱江而處,四面皆水。東有碧波蕩漾的石臼湖,西有滔滔而下的長江,南起水陽江,北止外橋河;內有姑溪、青山、運糧、博望、丹陽、扁擔、襄城、紀村諸河;溝渠交織、河網密布,湖、潭、灘、蕩點綴其間,橫塘、柳堤、朝溪、暮浦、稻浪、荷塘、蟹池、菱蕩隨處可見,一派水鄉澤國風光。
一方水土有一方風情、一方民情。自古以來,世代相傳的當塗人民環水而居,靠水而生,依水而存。“浩浩者水,育育者魚”。水,不僅養育了當塗的歷代人民,而且滲透於當塗人民生產、生活的每個領域之中,蘊育了獨具風情的水鄉文化。這種文化,清麗委婉,外巧內慧,情調殊異,自成一格。
水鄉河網密布,溝汊縱橫,因而自古多嬌。橋不僅是城鄉、村社之間的交通紐帶,也是當塗的一道美麗風景。舊時當塗人曾這樣引以為豪地說:“當塗雖小,三塔兩浮橋。”三塔,指的是黃山塔、凌雲塔和金柱塔;二浮橋,則指橫跨在姑溪河上的上浮橋和下浮橋了。據史料記載,清代這兩座浮橋均以兩只大木船一橫相聯,聯間另架寬跳板過道,中間設有欄桿,以資安全。全橋隨水位增減而漲落。在四季水急的河上,架設浮橋本屬不易,而一個小小的縣城,在相隔不到二裡遠的地方,竟然有兩座浮橋,一上一下,供人往來。當塗古代經濟、文化之盛,由此可見一斑。每至春夏水漲天朗氣清之日,從目及處遙望,姑溪河上,兩座浮橋宛若兩道天際長虹臥立天塹之上,故當塗人美其名曰:“上彩虹橋”和“下彩虹橋”。本世紀初,當塗東、西大街開有當鋪,於是,一幅充滿著鄉土氣息的對聯誕生了:“上浮橋,下浮橋,上下浮橋浮上下;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對仗工整,妙趣橫生。
上、下浮橋,今已不存。不過歷史的影子,歲月的痕跡總是能找到的。僅從現存的地名來看,當塗一縣,以橋得名的鎮、集、村、社就有一百七十多個,如大橋、新橋、石橋、馬橋、龍山橋、伏龍橋、戚橋等等,等等,“楊橋”一名,當塗有六個,“雙橋”一名,當塗就有七個。當塗古橋一般有四類,或為石拱,或為木板,或為竹橋,或為浮橋。大者跨河,小者橫溪。
當塗境內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是葉家橋。此橋建於明朝弘治年間,這座全長四十四米、寬八米的石拱橋是舊時當塗通往溧水的通衢要道。它橫跨在丹陽河上,其雕刻欄板相當精美。據志書所載,舊時橋的兩頭各建有一亭,名曰“且止”、“稍息”,專供行人駐足、避雨、觀光、休息之用。僅從這一點可以想象當時橋上行人東西往來,橋下舟楫南北相過之繁華。每至天朗氣清,憑欄遠眺,橫峰之秀色,丹湖之煙霞,仰而窺冥鴻、俯而狎鷗鹭,真可謂蔚然大觀!葉家橋有“當塗第一橋”之稱,它是古代當塗水鄉交通的縮影,也是古代水鄉建築的代表。
當塗縣城古稱姑孰,始建於三國時期。東晉桓溫守姑孰時,擴建子城,以固江防。南唐保大年間再次增建,城跨姑溪河,周長十五裡。張舜民《南征錄》曰:“當塗城跨雜溪河上,浮橋往來。”一年四季奔流不息的姑溪河只是城中河。當時縣城周開五門,東為行春,西為澄江,東南為南津,西南為湖熟,北為清源。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的部隊曾激戰於此,時值夏季水高,陳友諒部隊夜襲姑孰城,由於水高,城牆起不了任何作用,朱元璋防不勝防。於是明朝建立後,為了增加防御能力,縣城北縮,河南街被圈劃城外。明清兩朝,當塗縣城四面環水,南有姑溪河,東西北三面城池湯湯;東西兩門均為吊橋跨越護城河上,平時通行車馬,戰時吊橋拉起,城門緊閉。水鄉的縣城四面環水,也別有情趣。
當塗縣位於安徽省東部,介於南京與蕪湖之間,地處長三角城市群頂端,與江蘇江寧、高淳、溧水3縣(區)接壤,與江蘇邊界線總長度為126.9公裡,擁有長江岸線20公裡,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沿邊縣。全縣總面積1346平方公裡,總人口64.65萬,轄10鎮4鄉。
區位優勢明顯。長江黃金水道、皖贛鐵路、205國道、314省道和馬蕪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縣城40公裡半徑范圍內有兩座機場即南京祿口機場和蕪湖灣裡機場,縣城80公裡半徑范圍內有6座長江大橋(其中馬鞍山長江大橋即將建設),水、陸、空交通運輸十分快捷。
自然資源豐富。全縣耕地面積65萬畝,水面47萬畝,屬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是全國糧棉生產大縣。當塗的石臼湖大閘蟹,金腳紅毛,青背白臍,體大肉嫩,黃多油厚,味道鮮美,久負盛名。地下礦產資源豐富,探明有開采價值的金、銀、銅、錫、鐵等礦產共20多種,鐵的儲量為華東之最。
產業基礎較好。基本形成五大產業集群,以博望刃模具和機床制造為主體的機械制造業;以長江鋼鐵為主體的冶金壓延業;以黃池食品為主體的綠色食品加工業;以海獅巾被為主體的紡織服裝業。上市公窘蘸焯艏擰⒄憬馨布諾卻笙钅柯浠У蓖浚緯閃艘揭┗さ刃碌牟蛋蹇?/font>。
文化積澱深厚。自秦始皇統一中國推行郡縣制時,當塗就已建縣,初名丹陽。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定名當塗。當塗是歷代文人墨客攬勝抒懷的絕佳之地,唐代大詩人李白一生七次游歷當塗,留下《望天門山》等千古絕唱,晚年定居當塗,終老後葬於當塗青山腳下。
近年來,當塗縣上下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緊緊圍繞“全省創三強、全國爭百強”奮斗目標,以工業化統攬經濟工作全局,全力以赴招商引資,全力以赴發展民營經濟,全力以赴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全力以赴辦好工業園區,全縣經濟保持較快發展態勢。自2003年開始連續3年位居全省經濟十強縣前列,2005年綜合考評躍居全省第一,2006年,當塗縣首次進入全國中部百強縣,當塗縣還被評為安徽首座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兩基”教育先進地區、全國村民自治模范縣,連續三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縣”稱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當塗上下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東向發展、全民創業、城鄉統籌戰略,以工業化和城鎮化為載體,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結構轉型;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抓手,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居民整體素質,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發展標桿,加快形成產業集群發展、城鎮布局合理、生態環境友好的新格局,推進當塗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