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徽州木雕分析

徽州木雕分析

日期:2016/12/14 20:59:52      編輯:古代建築
       以磚木結構為主體的徽州古建技藝,經受大自然暴力的考驗,數百年來依然聳立,從建築學和美學兩個方面展示著自身的生命力,它不僅體現了徽州人民的智慧與偉大,也表明建築與雕刻裝飾藝術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珍品。
       徽州木雕,石雕、磚雕藝術善於處理原材料本色,既能溶化在建築物整體之中,又能像水墨畫一樣,清新淡雅,特別是木雕藝術,更為古色古香的建築錦上添花。
       徽州民居大多依山傍水,他們把民居建築和所在環境看成一體。因此無論是人們所選擇的自然環境,還是人工配置的山水花木,總是和建築,雕刻裝飾共同構築成充滿藝術氣氛的文化空間。
       徽州木雕中的個性特征,能充分體現在刀刻形象上,應該感謝那些名不見經傳的能工巧匠,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藝術遺產。
       徽州木雕作品繪畫性很強,作品從正面觀賞最佳,每地一塊或一組獻詞是在一個平面上,采用陽刻的手法,依據畫面的結構,逐漸遞增使層次加深。
       它們的形體受雕刻材料的實用板面所約束,處理層次基本上在允許雕刻深度的平面上變化,整體感很強。
       從雕刻裝飾角度,安裝時也有技巧,講究觀賞視角,花邊的配置可以不放在一個平面上,顯得層次豐富,在統一中求變化。
       徽州木雕充分利用制作條件及物質材料,表現出高度概括並美化構件。 
       如在傳統題材中的龍、鳳、麒麟等,花卉中各種花的單獨紋樣,二方連續及四方連續。
       民俗題材雙喜、壽字、萬字、八節、回紋及人物題材中的力士,仙佛、羅漢等形象動態,賦予美好的,吉祥的寓意應用在建築裝飾的部位上。
       但藝術作品中的裝飾性不要單純被理解為點綴的花花草草,它的實際內涵大得很。藝術作品好內容是要有完美形式來表達的,而形式美與裝飾性很難分開。即使是寫實的作品也有內在的裝飾性。另外常見徽州木雕把不同類別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如人物、花鳥、山水、八寶博古、幾何形等共處一個畫面上,然主次分明,各起各的作用,顯得民間風味濃郁,裝飾性強。
      近年來國內及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地建築學界的學者和其他方面的專家來徽州考察三雕藝術與古建築者,不計其數。
      現代的人們也看到了徽州木雕的藝術觀賞性和它獨有的裝飾性。以後徽州木雕將不斷走出徽州,將他的魅力散發到全國甚至世界的每個角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