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首個橫跨三國的世界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首個橫跨三國的世界遺產

日期:2016/12/14 20:59:05      編輯:古代建築

中非共和國的Dzanga-Ndoki國家公園內的非洲森林象

喀麥隆的Lobéké國家公園附近,班頭(Bantou)和巴卡(Baka)部落的婦女在捕蝦
    世界上首個橫跨三個國家的世界遺產在非洲中部誕生。7月1日,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宣布,橫跨剛果(布)、喀麥隆和中非共和國的桑加(Sangha)的保護區(其法文縮寫為TNS)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命名為世界遺產。
    TNS保護區面積為25,000平方公裡,盛產大猩猩、大象和黑猩猩,由三個國家保護區組成,桑加河將它們連接起來。
    長期以來,TNS得到了來自多方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其中包括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CS)、WWF(世界自然基金會)、英國注冊信托基金TNS基金(FTNS)、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聯合國大型類人猿生存計劃(GRASP),及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政府,還有很多私人捐助者。
    自2000年以來,剛果(布)、喀麥隆和中非共和國政府簽署了TNS合作協議,共同努力推動桑加保護區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世界遺產的確認,標志著三國政府達成了高度共識。   TNS基金會執行主任蒂莫泰•方米特(Timothée Fomete)說:“TNS成為世界遺產,是對中部非洲森林部長會議(COMIFAC)這種多方合作機制的肯定。該決定將提升TNS的形象,也讓人們認識到綜合保護和開發的緊迫性。在三國政府及捐助者的支持下,基金會將繼續推動這個美麗的世界遺產的可持續融資。
    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CS)非洲項目主任詹姆斯•德意志(James Deutsch)說:“TNS是剛果盆地雨林的中心,是無數的非洲森林大象、大猩猩、黑猩猩和其他瀕危物種的最後棲息地。我們激賞世界遺產委員會承認該地區是全球的財富,並祝賀剛果(布)、喀麥隆和中非共和國政府的遠見。和非洲中部的其他地區一樣,這個全球性財富受到不可持續的資源開采和非法象牙貿易的威脅。我們希望TNS的建立可以重新匯集全球的力量保存這片財富。”
    WWF非洲中部地區代表斯蒂芬妮•康拉德(Stefanie Conrad)說:“該決議是許多富有奉獻精神的人歷時十多年努力的成果,其中包括保護區管理人員、三國中央政府、研究人員、社區領袖、私營部門和金融合作伙伴等等,是他們在TNS實現了世界一流的森林管理和跨界管理。世界自然遺產將把TNS介紹到世界各地,並增加對該地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以及依賴該地區生存的人們的支持。”
    TNS是赤道非洲地區人類生態足跡最低的地區之一。其地形包括熱帶森林、濕地及許多種叫做巴伊斯(Bais)的自然森林空地,不僅吸引了許多大猩猩族群,還有成千上萬的鹦鹉。Bais是野生動物社會和遺傳交流的特殊樞紐,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經常聚集超過一百頭大象和其他大型哺乳動物的地方,其中包括括紫羚羊、林羚、森林野牛和巨型森林豪豬。
    與許多保護地區不同,TNS不是支離破碎的森林,它一直都是一個完整的未受破壞的生態景觀的一部分,這在全球范圍內日益罕見。
    該世界遺產占地面積為7542平方公裡,其中包括中非共和國的Dzanga-Ndoki國家公園、喀麥隆的Lobéké國家公園以及剛果(布)的Nouabalé-Ndoki國家公園。此外,其周邊面積為17,880平方公裡的緩沖區域用於森林管理委員會(FSC)認證的選擇性伐木。
    當地土著居民依靠靠森林采集、狩獵及河流為生,TNS的緩沖區域內存在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完整和豐富的TNS熱帶森林是這些人維持生計、傳承文化的關鍵資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