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山西探索引入社會資金保護古建築

山西探索引入社會資金保護古建築

日期:2016/12/14 12:09:28      編輯:古代建築

    在廣大鄉村,古建築、古壁畫遺珠眾多,其中不乏珍品,但是由於缺乏必要的保護和維修,這些散落各地的好東西正在土崩瓦解。日前,剛剛成立的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拯救古建公益基金的發起人們便組織了一場“尋訪之旅”。

    在為期三天的尋訪中,記者隨行深入太原市周邊數個村莊,看見一座又一座房倒屋塌的古廟,肆意切割被盜的古壁畫,有些甚至還掛著“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當記者聽到守候古廟的老村民們指著眼前的斷壁殘垣訴說著記憶深處熱鬧非凡的往事時,終於了解,他們守候的是一段再也回不去的美好人生。

    一眾古建築的落魄

    榆次縣、祁縣、清徐縣、繁峙縣、陽曲縣……本次尋訪之旅的車輪遍及太原周邊數個縣城和鄉村。此次尋訪之旅走訪的大多是各個村子裡的古廟,這些古廟地理位置極佳,而珍貴的古壁畫就在廟宇的牆上,平時大門緊鎖,鑰匙由村裡的一位老者保管,老人在家方可進入。

    令記者印象最深刻的要數陽曲縣北郁利村的佛堂寺,佛堂寺的圍牆塌得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幾處,正殿的大門上還掛著“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也正是由於這個身份,去年陝西省文物局才出資修繕了正殿的屋頂,替換下來的瓦片還整齊地擺在殿門口。

    推門進入,眼前的壁畫讓大家驚呆了。三面牆畫滿了精彩絕倫的壁畫,生產隊時期被刷了白灰,現在白灰逐漸脫落,露出了裡面的壁畫,畫工之精細令人咋舌,“放眼全國,這麼精美的水陸畫也是非常少有的,幸好修了屋頂,不然一個雨季過去,這些可能就模糊了。”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拯救古建公益基金發起人之一、“塔堅強”發現者唐大華告訴記者,“但除此之外,寺內其他建築都沒得到修繕,塌得比較慘。”

    另外,後面的關帝殿裡面也是畫滿了壁畫,畫的都是有關關羽的故事,但這個殿大門和屋頂都已經部分塌方,不用開門,甚至就能從塌方的镂空處看到裡面的壁畫,畫工一樣精美,“這片廟是明代的建築,裡面的畫是清代畫上去的,距今歷史悠久,要放在其他文物資源弱的省,恐怕早就成了國保了。”

    看到一眾人到訪,村裡的幾位老村民趕來看熱鬧,一位在這裡生活了40多年的村民告訴到來的人們:“這裡以前,廟會時站滿了驢、馬、牛,現在什麼都沒了,什麼都沒了啊。”說完,轉身走開。

    尋訪的第二天,記者隨行來到繁峙縣看到一座建造於明代的天齊廟,踏入該廟,映入眼簾的就是“天齊廟”的牌坊,但“天”字已經不知去向。由於年久失修,該廟的配殿也是瀕臨倒塌,85歲的村民馬治修每天住在裡面,守候著這座古廟30多年。古廟的正殿裡也有精美的壁畫,“這些畫,不僅畫工精美,其保存之完整也是非常之少。”唐大華說。

    天齊廟由一個主殿和兩個配殿組成,三殿均有壁畫,主殿上有寬4米,高3米的壁畫,面積約50~60平方米。“這是明代的12個仕女圖,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唐大華說著帶記者參觀了兩個配殿的壁畫。記者從正殿門前立著的石碑了解到,這座廟在嘉靖年間被修繕過,“這座廟村裡人集資修過幾次,但也都是稍微補補。”順著馬治修手指的方向,記者發現了一塊功德碑,上面詳細記錄著每一筆捐款記錄。

    10月20日,唐大華帶領記者來到了一個村子的一片柏樹林前,“前面就是這次尋訪的最大的奇觀了,一會兒要到的那個廟裡你可以看到古壁畫被盜的痕跡。”唐大華說著帶領記者穿過樹林,來到了此次尋訪的最後一座古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