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連接城市記憶 蘭州將為70處已消失文物古建立碑

連接城市記憶 蘭州將為70處已消失文物古建立碑

日期:2016/12/15 15:07:07      編輯:古代建築

    在每段城市化進程的背後,必然隱藏著一段歷史的結束;在許多高樓大廈的腳下,可能有久存的古跡在輕輕歎息。蘭州市計劃為已經消失的城區內70處文物古建樹碑立傳,在鬧市中取一席之地,以期喚回城市遠去的記憶,警示今人、後人。

    樹碑立傳連接城市的記憶

    文物立碑

    風雨的侵蝕,城市的大規模建設改造,讓那些留在老蘭州人心中的古建文物漸漸消失。在高樓大廈林立的城市中央,記得曾有過城門、文廟、書院、會館、寺廟的人越來越少。

    今年年初,蘭州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辦公室向市政府上報提議,在城區已經消失的文物古建處,設立碑文標示,標明那些消失的古建曾在何處,曾為何樣。

    2月,經過文物和地方史志專家的篩選認定,初步確定了70處已經消失的文物古建准備立碑,並通過媒體公示,征求市民的意見。

    蘭州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辦公室副主任、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金钰銘介紹說,選定的這些文物點涵蓋了有關於蘭州市的軍事、文化、經濟、宗教、城建等諸多方面的古建築。軍事關隘有金城關、鳳林關、玉壘關,文化古建有蘭山書院、五泉書院、容思書院等,宗教寺廟有金山寺、接引寺、普照寺,廣武門、靜安門等城門列入其中,劉爾炘、彭澤、吳可讀等蘭州名人故居也將標示。

    一路走過

    一石激起千層浪,蘭州市要為消失的70處文物立碑標示的消息,立即引起許多市民的關注。2月27日,王宏申從報紙上看到了這個消息,他逐個仔細看了看,許多都是自己過去熟悉的地方。樓下這條窄窄的井兒街被兩邊的寫字樓和居民樓包圍著,路邊停滿了汽車。他想起30多年前,路口的金花廟還在,但現在,不但早已沒了金花娘娘,金花廟原址也已成了醫院。

    記憶往前追溯,50多年前,金花廟裡還人來人往,遇到旱季,人們就抬著金花娘娘的塑像來到市區求雨,人山人海中,王宏申的奶奶踮著小腳,牽著他,一路隨擁擠的人群往前湧動。

    城市逐漸變化,王宏申看著金花廟被兩旁的高樓取而代之,過去的“綢布街”拓寬成了現在的酒泉路,車馬人流遠遠勝過當時最繁華的老“綢布街”了。

    記憶中,幾十年前,距酒泉路不遠處的皋蘭門門樓高高聳立,還有人在城牆上挖了洞住著。

    蘭州的城牆構造和蘭州的一種“馬蹄子”花卷很像,花卷外面是白面,裡面是苞谷面,城牆外面是磚,裡面是黃土。四四方方的城,都是用城牆圍起來。

    王宏申常常跟著父親,穿過城門,到隍廟門前去,父親抽著卷煙,蹲在牆角,和人“暄關”,他就和孩子們看雜耍,偶爾也吃碗釀皮子。現在,已近古稀的王宏申每天帶著馬扎,到濱河路去聽秦腔。路過那些曾經的城樓、肅王府、金花廟、天齊廟時,他總要心裡暗暗感歎,變化真快,快得讓他感覺恍惚。

    王宏申也打了公示的電話,說“很好很好”,好在哪裡,他只說:“讓後人們記得我們還有這些東西。”公示10多天,蘭州市申報辦接到了很多人打來的電話。有市民提議增加設立碑文的文物點,有對碑文和碑體提出意見的。結合市民的提議,蘭州市申報辦又進行了一次篩選,去掉了4個文物點,確立為66處。

    市民衛立也看到了這個消息,在蘭州二中上了6年學的她在畢業後才知道,學校所在地就是原來的“府文廟”。上學時,同學們從牌子上的內容知道操場邊上的“大成殿”是“甘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來歷用途。每天看著眼前的大殿習以為常,卻不知那也是一道風景。

    蘭州市申報辦副主任高烽說,政府將投資200萬元用於這些文物古建立碑。碑體由雕刻了“黃河母親”的著名雕塑家何鄂設計造型,計劃6月完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