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名列四百八十寺的惠濟寺,宋代可以“跑馬關山門,香火堆成山”。香火從不斷,要騎著馬跑才能把山門關好,可以想見這座古寺曾經的輝煌壯闊。然而清鹹豐年間,這座千年古剎毀於太平天國的戰火之中。為了復建惠濟寺,20多個省份的200多位書畫家捐贈書畫作品400多幅,為復建惠濟寺籌集善款。昨天,一場義捐公益活動也在惠濟寺遺址舉行。
千年古剎結緣秦少游等歷史名人
惠濟寺位於南京市浦口區湯泉鎮,始建於南朝,歷經了北宋、明等朝代的改建修繕,直至清鹹豐年間的損毀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作為千年古剎,這裡是眾多歷史名人留下蹤跡的地方。“寺內建有昭明太子讀書像,舊存碑刻也非常多。”義捐活動總策劃顧耀東介紹,蕭梁時,大文學家、昭明太子蕭統在此讀書,附近原有一昭明太子濯足沐洗過的溫泉,後人稱“太子湯”。明太祖朱元璋,南唐韓熙載,宋朝王安石、蘇轼、秦觀,明朝陳獻章、莊定山等文人墨客前來吟詩唱和。秦少游所寫《游湯泉記》更是傳頌千古。
如今的惠濟寺遺址是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建成對游人開放的遺址公園。寺中年代最早且負盛名是南唐所立“湯泉禅院”之碑。此外,北宋元祐三年刻石、清康熙二年(1663年)修大雄寶殿的題名刻石,更是後人探知惠濟寺千年興衰的實物見證。
除文物遺址外,最令人矚目的還屬寺內三棵有著1480多年樹齡的古銀杏樹,分別為“撐天覆地”、“千年垂乳”、“雷擊復蘇”,相傳均為南朝蕭梁時期昭明太子蕭統在此讀書時手植。
書畫名家踴躍捐贈作品 近年來,浦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惠濟寺的保護和復建,2012年,實施了歷史文化故事景點修建和景觀改造,擴建了惠濟寺。現在一座占地150畝的惠濟古寺正在千年故址上恢復建設,旨在進一步“保護歷史古跡、挖掘佛教文化、開發旅游資源”。
而民間“重興古寺”的熱情也非常炙熱,於今年9月1日啟動的惠濟寺復建工程慈善義拍活動更得到了眾多書畫名家的鼎力支持。截至目前,已募集名家書畫作品400多幅,捐贈書畫家200多名,覆蓋省份20多個。除江蘇南京書畫家踴躍支持外,北京、上海、浙江、山東、湖南、安徽、陝西、雲南、廣西、黑龍江、遼寧、四川等地書畫家紛紛寄來書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