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農民發現3張抗戰時地契 為抗戰史提供佐證
日期:2016/12/14 12:21:41   編輯:古建築保護抗戰時期的地契. 張鵬翔 攝
近日,河北省臨西縣一農民家中發現三張抗日戰爭時期地契。臨西縣黨史辦主任馬慶水8日稱,臨西縣發現的三張地契較為罕見,對研究當時冀南地區的抗日戰爭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佐證。
下午,記者采訪了發現地契的臨西縣農民萬文禮。萬文禮稱,這三張地契是他前幾年在威縣固城鄉朋友家串門時發現的。“當時,我聽到街上有商販吆喝售賣舊書舊報,隨即上前翻看。在翻看幾十張舊報中發現的這三張地契,隨即以700元的價格購買,並細心收藏。”
“我從小就對歷史考古有濃厚的興趣,數年來通過各種途徑收藏了清代廣告牌、明代貢磚、漢代青銅帶鉤、鐵鼎、抗戰時期地契等文物。這幾年,我已經向臨西縣文保、檔案等部門捐獻文物100多件。”萬文禮說。
據介紹,三張地契分別為民國廿八年、民國三十四年,即1939年、1945年所立。地契上分別蓋有臨冠邱專區、企之縣、宏毅縣政府的紅印,在左面手寫草契處,有村長、副村長等見證人的簽名、印章。從內容上看,除了加蓋宏毅縣政府紅印的地契為一農戶購買政府宅基地,向政府交納十元稅金而立的稅契外,其余兩張均為農戶間買賣田產而立的契約。
據臨西縣歷史文化研究學者楊遵義介紹,三張地契上所涉及的臨冠邱專區、企之縣、宏毅縣,均是當時晉冀魯豫邊區冀南十三專區根據戰時需要,所進行的特殊區域調整、劃分,存在時間非常短。其中,1938年下半年,原臨清、冠縣、邱縣三地十八個村莊脫離國民黨統治後,成立了臨冠邱專區政府。企之縣建立於1940年4月,以抗戰烈士郭企之命名;宏毅縣建立於1942年10月,以抗戰烈士楊宏明、孫毅民命名。1945年三個區劃均被撤銷。
臨西縣黨史辦主任馬慶水表示,抗日戰爭時期,國內曾有30余個縣域以抗日烈士命名,後因種種緣故,這些抗戰烈士命名的縣名大部分在地圖上消失了。而臨西縣發現的三張地契中,顯示了兩個以抗戰烈士命名的縣域,較為罕見,對研究當時冀南地區的抗日戰爭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