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文物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室對黃骅市沿海23個村進行了水下考古調查。此次調查發現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一批從海下打撈上來的瓷器被認定為金元時期的文物。而這些瓷器與海豐鎮遺址出土的瓷器相似,這為“海豐鎮遺址是‘海上絲綢之路’北起點”的觀點增添了新的佐證。
此次調查由黃骅市博物館和省文物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室聯合開展,歷時20余天。據省文物研究所水下考古領隊雷建紅介紹,此前在南排河鎮後范村發現了一批瓷器,都是漁民出海捕撈時用漁網打撈上來的,大部分年代為金元時期。這些瓷器無論是窯口、器型、年代,都與海豐鎮遺址出土的瓷器十分相似,對研究海豐鎮遺址有重要價值。此前有關專家提出的“海豐鎮遺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北起點”這一觀點,得到了進一步證實。
此次水下考古調查的主要目的是對黃骅市境內水下文化遺產所涉及的相關文化遺存進行摸底調查。通過調查,了解掌握黃骅有價值的歷史、水文及實物信息,為今後開展更深層次的水下考古勘探和發掘做前期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