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日期:2016/12/15 8:17:27   編輯:古建築保護3月2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進展情況新聞通報會上獲悉,普查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全國普查工作積極推進,共調查國有單位102萬個,基本摸清我國國有可移動文物分布狀況。截至2015年3月2日,全國共登錄藏品1268萬件,上傳電子照片1065萬張,數據存儲量達2.7萬G,並以平均每天6萬件的速度上漲。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通報了普查進展情況。
據介紹,普查工作啟動三年以來,在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及各部門各系統的配合下,普查工作有序推進。目前全國共登記普查員25829名,實行統一登記,統一培訓,持證上崗,統一制定普查標准規范。普查經費基本落實到位,中央財政撥款4503萬元專門用於全國可移動文物信息登錄平台建設,2014年全國各級普查經費落實總額為4.12億元。國有單位文物收藏情況摸底調查全面完成,國有單位文物收藏情況摸底調查工作歷時近1年,全國31個省(區、市)各級普查機構共向1020814家國有單位發放了《國有單位文物收藏情況調查登記表》,其中機關251806家、事業單位601120家,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136123家,其他單位31775家。回收996793份,反饋率達97.65%。其中15237家單位反饋有文物,約占全部國有單位的1.53%。文物系統外單位為11034家,占反饋有文物單位總數的72.42%。按隸屬關系統計,中央屬單位335家,省屬單位799家,地市屬單位2231家,縣區屬單位9955家,街鄉屬單位1252家,其他單位665家。全國建立組建普查認定專家庫和工作機制,甘肅、寧夏、陝西等8省(區)已完成認定工作,一大批具有一定價值的文物得到發現和認定,納入國家文物保護管理體系,文物信息采集登錄工作穩步開展。
據了解,本次普查擴大了文物保護對象和范圍,建立起覆蓋全國的“文物身份證號”和信息管理體系,將有效提高藏品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將通過建立文物登錄制度,對全國文物資源實行動態登錄和常態化管理。普查結束後公布全國可移動文物名錄,普查成果將向社會開放。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參加會議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家文物局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參加會議。(徐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