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文物保護基金會作用 為傳統村落保護注入活力——訪全國政協委員勵小捷
日期:2016/12/15 8:14:59   編輯:古建築保護3月5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全國政協委員列席會議,共同聽取和審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於政府工作的報告。下午會間休息,全國政協委員、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重視社會建設,規范發展社會組織,支持專業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慈善組織發揮作用。”勵小捷說。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文物保護領域的有公募職能的公益基金,今年初剛剛進行了換屆改選。新改選的文物保護基金會受中央財政和國家文物局委托,承擔了一些資助項目。其中重點項目包括傳統村落中私人產權民居的保護修復與利用、開放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研究和傳播能力建設。”勵小捷向記者介紹。
傳統村落保護要優化農民居住功能
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於2013年起步,2014、2015年逐步鋪開。國家文物局在確定的國家級傳統村落中遴選了一部分國保與省報集中連片的傳統村落給予重點扶持,共劃出了270個傳統村落。今後隨著傳統村落的豐富和擴展,國保、省保單位的數量還會增加。目前,整體修復工作進展比較順利。從文物保護的角度,工作注重整體改造和可持續保護,在修復建築的同時,注重維護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居住條件的改善。在修復理念和技術指導上,也充分尊重了傳統村落延續使用功能。根據這些特點,文物保護工作在修復層面上分別提出按照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建築規制和文保單位的級別采取整體保護、局部保護和外貌保護不同的修繕方式。“比如,老的民居一般都沒有衛生間更別說太陽能了。文物保護更要考慮到居住在文物建築裡老百姓能夠生活的舒心、安心、方便。所以在各地制定傳統村落保護的技術導則上,和其他的官式建築的保護上是不一樣的。”
勵小捷向記者表示,“現在整個古村落保護工作有一個瓶頸,就是傳統村落保護中私人產權的文物建築。因為建築所有權是農民自己的,如果由財政資金全權投入,這有悖於公共財政的性質。但是完全讓農民自己拿錢來修,確實困難。然而在傳統村落當中,私人產權的這種情況占整體情況的百分之六十”。
針對這種情況,在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啟動了以支持資助傳統村落中私人產權民營建築保護為主要內容的項目。通過社會募集一部分資金,財政作為項目資金委托基金會,選擇某些區域(國家級的傳統村落范圍內),根據自願的原則,經過基金會評審,通過第三方的技術團隊制定修繕計劃並做預算安排,文物保護基金會直接和農戶簽合同,資助他們一定的資金來完成修繕工作。“當然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要保證基金會的資金帶動民間資金。所以項目基本按照基金會出百分五十,產權人拿百分之五十這樣一種出資模式。”勵小捷強調,“當然特殊情況也要考慮到,比如產權人是‘五保戶’‘低保’,基金會可以增加一定的比例,由地方政府出剩余的部分,免除個人出資部分,把文物修繕好。”
把保護和利用結合起來考慮
“不是所有的申報者都可以得到資金。”勵小捷告訴記者,在選擇申報單位時應該遵循“三個優先”的原則。首先是價值優先,建築要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第二是使用優先,就是把文物保護和相應的產業發展結合起來考慮,具備使用條件可以優先安排。第三是整體優先,從項目安排上要對一些整體風貌保護好的,山行水系、格局肌理比較完整的優先考慮。這些對於促進休閒旅游、鄉村旅游等很快就能起作用的項目也可以優先考慮。
勵小捷介紹,“這些想法已經形成了方案,目前這個項目還在方案優化當中,預計四月份就可以啟動了”。
勵小捷認為“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模式——社會組織加入到文物保護中來,把財政資金和政府無法完全包攬的私人產權文物建築這樣一個短板,能通過基金會創造的一種經驗和機制有所突破。要真正起到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對民間資金的帶動。”
開放的文保單位既要有東西可看也要有故事可聽
第二個重點項目是開放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研究和傳播能力建設。“文保單位既然對外開放,有游客來,就要有東西可,看有故事可聽。”勵小捷強調。據調查,一些文保單位,特別是一些低級別的文保單位,由於人員少,設施不完備造成文保單位最基本的解說詞都沒有。“首先要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凡是沒有解說詞的對外開放文物保護單位,在歷史文化內涵研究的前提下,要有一個正式的解說詞。並在這個基礎上,做一些展示牌和相關簡介。”勵小捷告訴記者,“如果當地網絡條件允許,還可以做二維碼”。在沒有講解員的情況下,游客可以通過二維碼了解游覽的文保單位。
勵小捷介紹“這個事情由文物保護基金會來做,又不同於各級文物行政部門。有文管所的,文管所可以堅持做,沒有文管所的,當地退休教師,退休干部,對地方志和地域文化研究有興趣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申報我們的項目,志願者有這種熱情。他們土生土長,講鄉土文化。只要牌子上留個電話,來參觀的打個電話就可以聯系講解。志願者覺得發揮了作用,我們的文物資源也發揮了作用。也起到了價值傳播教育民眾的作用。大大減輕了政府的負擔。這就是文物保護基金會的工作特色和工作宗旨。要依托社會的力量,依托志願者的力量,依托社會組織的力量,更多的投入到文物保護的工作中來。”(楊逸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