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航道法》護航“東方水城”

《航道法》護航“東方水城”

日期:2016/12/14 21:52:16      編輯:古建築保護
《航道法》的出台對於蘇州意義非凡,尤其環城河等航道將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資料照片)□記者 杭興微 攝
   護航運 蘇州擁有內河航道238條,通航裡程共計2786.97公裡,堪稱全國內河航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強法治 蘇州有關部門早在1985年就曾參與起草《航道法》的上報稿,建議國家出台施行。從2000年起,蘇州陸續出台了《蘇州市航道管理條例》《蘇州市航道管理辦法》等。

  重養護 一方面,“偷泥”“拋土”等行為將受到嚴處;另一方面,在航道建設投資上捨得投入,今年計劃要完成建設投資25億元。

  促旅游 開發金雞湖到獨墅源的水上游線;運河沿岸恢復文昌閣等歷史遺跡,開發以運河文化為核心的水上旅游產品……一批單一的交通航道正在成為新興的旅游航道。

  “這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昨天下午,蘇州市航道管理處副處長侯建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此感慨。
 
     3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簡稱《航道法》)正式實施,該法被稱為“二十年磨一劍”,將使我國13萬公裡航道的建設、養護和保護得到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對於保護航道資源免遭破壞、統一規劃促進航道長遠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蘇州,這個全國內河航運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自然更加意義非凡。

  水上“滬寧高速”穿過蘇州——高等級航道裡程數全省第一

  有著“東方水城”之稱的蘇州地處長江三角洲水網地區東部,是江蘇省的東大門,也是華東內地到上海的必經之地。
  
    據市交通運輸部門提供的數據,目前蘇州擁有內河航道238條,通航裡程共計2786.97公裡。境內現有等級航道48條計1102.01公裡,等外級航道239條計1684.96公裡。等級航道中,有1條三級航道、長81.43公裡,4條四級航道、共94.96公裡,13條五級航道、共357.27公裡,11條六級航道、共205.39公裡,以及19條七級航道、共362.96公裡。
  
    江蘇省是水運大省,水運航道裡程數居全國第一,而蘇州四級以上航道即高等級航道的裡程數則在省內居於首位。其中,業內比喻為“水上的滬寧高速”的蘇南運河三級航道,可容兩艘各1000噸級船舶安全交會,其蘇州段整治工程已於去年通過交工驗收,共有78公裡護岸工程、43.4公裡航道疏浚工程和全線標志標牌工程完工。以大運河為例,2014年京杭運河浒關點斷面通過量達2.2億噸,蘇州堪稱全國內河航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航道管理名正言順——30年前蘇州人曾參與起草《航道法》
  
    “我們航道人有了地位了,航道管理名正言順了。”侯建華告訴記者,航道作為社會基礎設施之一,其管理長期以來沒有大法,《航道法》的實施填補了空白。
  
    侯建華說,他曾在整理業內前輩留下的資料時,看到蘇州有關部門於1985年曾參與起草的《航道法》的上報稿,建議國家出台施行,可是幾十年未果,而業內的需求非常迫切。雖然沒有大法的存在,但是蘇州本地在航道管理法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從2000年起,蘇州陸續出台了《蘇州市航道管理條例》《蘇州市航道管理辦法》等,彌補了法規的不足。
  
    目前,蘇州正在大規模開展水運工程的建設。2014年,蘇州航道共完成年度建設投資18.8億元,破了歷史紀錄,同時完成航閘養護投資2900萬元。今年計劃要完成建設投資25億元,繼續修好蘇州大運河沿岸駁岸,挖深航道,改建橋梁。目前在建的10座橋梁,今年年底前將完成5座。

  “偷泥”拋土”不輕饒——最高可罰款5萬元
  
    《航道法》的出台,對保護蘇州航道資源也有著積極意義。
  
    侯建華回憶,十多年來,對蘇州航道的破壞行為時有發生,而且有一個從“偷泥”到“拋泥”的變化過程。以前,蘇州有不少低窪地區,在建設開發中常常需要墊高,因為缺土,就經常發生到航道裡偷挖泥土的現象。這幾年,隨著城市建設的進行,例如基礎開挖,多出來的土沒地方去,又出現了偷偷往河道拋泥棄土的現象。除了直接拋灑外,還有的用管道通到航道裡,深更半夜偷偷排放泥漿。
  
    侯建華說,以往在航道保護方面沒有太有效的手段,以拋泥棄土亂扔垃圾為例,最高處罰只能1萬元。而根據新實施的《航道法》,最高可以罰5萬元。此外,根據該法,在航道保護范圍內將不可隨意建設構築物,為實施保護提供了依據。

  航道也是旅游熱點——讓客人出火車站就能坐船去酒店
  
    保護好航道資源,對蘇州旅游發展也有著深遠的意義。水上旅游一直是水城蘇州的旅游主打產品之一。運河、環城河等航道資源也是蘇州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而有許多單一的交通航道正在成為新興的旅游航道。
  
    市旅游局規劃發展處處長徐征介紹,當下園區正在利用原有水道,開發金雞湖到獨墅源的水上游線;高新區運河浒關段在沿岸恢復了文昌閣等歷史遺跡,正在加大力度開發以運河文化為核心的水上旅游產品;相城區也在整治從元和塘到環城河這一線的水上旅游環境。
  
    徐征說,目前有一個新的思路,即將包括航道管理在內的水道管理與旅游開發結合起來,從旅游開發中獲得收益,再投入到水道管理中,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們的設想是,以後客人從火車站出來,就能坐上游船,一路觀賞水上風光,然後能直接進入水岸邊的酒店”,徐征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