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坊頭遺址位於宜賓市喜捷鎮的岷江江畔、紅樓夢酒廠廠區范圍內。遺址是在該酒廠技改基建過程中發現的。2011年2~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宜賓市博物館對遺址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約500平方米,清理出明代的釀酒作坊遺跡包括晾堂、水溝、水槽、沉澱池、酒窖等,與釀酒工藝相關的生產用具如石碾槽、石臼、石秤砣等,以及青花瓷盞、碗、盤、碟、杯等酒具;此外在該遺址還發現了清代和民國的建築遺存。
發掘者結合考古成果,參考有關文獻及走訪當地釀酒老技師,確定這是一處明代中晚期的白酒釀造作坊遺址。遺址發現的釀酒作坊要素基本齊全,生產工具種類豐富,瓷器數量多、年代早、品級高;不僅發現了四川地區最早的窖池,而且在窖池中發現了大量推測是窖泥的包含物;這些發現為四川其他酒坊遺址所罕見,對探討明代白酒釀造工藝提供了非常難得的實物證據。
另據了解,該遺址得以確認,是由於發掘單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有豐富的釀酒作坊發掘經驗,自1998年以來,先後發掘過成都水井街全興酒坊遺址、劍南春“天益老號”作坊、沱牌泰安作坊、五糧液長發升作坊等釀酒遺址。而這一新發現的確認將紅樓夢村及宜賓地區的白酒釀造歷史提前到明代。
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等單位的20余位資深專家考察了四川宜賓喜捷糟坊頭遺址考古現場,專家們高度評價了該遺址的重要性和考古發掘工作的細致、嚴謹、規范、科學。認為該遺址地層明確、清晰,疊壓關系清楚;文物出土層位准確,年代判斷可靠。並指出,考古發掘中對明清地層開始重視,是可喜的進步。建議下一步適當擴大鑽探和發掘范圍,對遺址進行局部的解剖,增加對宏觀布局的了解,尋找更多同類遺跡;並通過窖泥檢測、出土物浮選等技術分析手段,為酒坊性質提供更有說服力的佐證。
另外鑒於該遺址的特殊性,專家建議原址保留,並在下一步發掘中,加強對作坊遺跡面的保護,考慮建設遺址博物館對公眾展示。同時由於遺址位於廠區范圍內,古今選址耦合,提升了酒廠所在地的釀酒歷史,對於提高企業知名度有很大的作用。希望這一發現能啟發酒廠整體考慮企業規劃,兼顧保護遺址和建設酒廠形象,達到遺產保護和企業發展雙贏。
最後專家還提出,該遺址作為當地歷史不可分割的部分,建議宜賓市政府早日將遺址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