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發掘田野考古由此發端
日期:2016/12/14 12:22:42   編輯:古建築保護 為了讓甲骨文走出殷墟,走向全世界,甲骨文從被發現,到最後出土,經歷了一次次艱難的發掘。
從1928年第一次發掘甲骨文到如今,人們發現了大約有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殷墟考古發掘,奠定了我國田野考古學的基礎。
董作賓拉開發掘序幕
1928年,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之初,師從甲骨文大師王國維的河南人董作賓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之命前往河南。董作賓到達安陽的第二天,便前往小屯進行實地調查。
對殷墟遺址做實地調查後,董作賓得到了殷墟現狀的第一手資料。隨後,董作賓回到北京匯報了在安陽的考察情況,幾天後帶著發掘費再次來到安陽。發掘結束後,董作賓寫出了《民國十七年十月試掘安陽小屯報告書》,聞名於世的“殷墟發掘”由董作賓開始拉開序幕。
資料記載,從1928年至1937年,殷墟科學發掘一共進行了15次,董作賓參加了前7次和第9次發掘,奠定了我國田野考古學的基礎,成為我國甲骨學和考古學的主要奠基者之一。1933年,他提出了甲骨文十個標准、五個時期的斷代方法,極大地推動了對甲骨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