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惠州博羅園洲掘出三處古碼頭

惠州博羅園洲掘出三處古碼頭

日期:2016/12/14 12:13:05      編輯:古建築保護

當地群眾在圍觀熱議古碼頭。鄧林恆 攝

    筆者2日從博羅縣委辦獲悉,該縣園洲鎮九潭義合村近日挖掘出3處古碼頭。當地1日在現場召開座談會,邀請市縣及東莞的專家學者進行考究。據悉,3處古碼頭所在地或為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到羅浮山游玩時的登岸點。

    編撰地方志發現遺址記載

    在博羅縣園洲鎮九潭義合村,一棵110多年的大榕樹旁有一塊挖掘地被護欄圍了起來,裡面是剛被挖掘出來的3個古碼頭。3個碼頭相距約數十米,分別為7級、17級、11級埠頭,均用紅石和少量青石建砌而成。經專家考證,這裡或為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到羅浮山游玩時的登岸點。

    據介紹,園洲鎮地方志辦公室在收集園洲歷史資料時,發現大量北宋時期大文豪蘇東坡被貶惠州時,把船停泊在泊頭鎮,再到羅浮山游玩的記載。通過翻閱史料,他們發現泊頭鎮即為現在的園洲鎮義合村。經過多次實地調查取證,園洲鎮調研及工作人員初步確定古碼頭的位置,並於2月23日組織村民一起對古碼頭遺址進行人工挖掘,先後完成了3個古碼頭的挖掘工作。古碼頭挖掘出來後,工作人員用清水清理污泥,並加設護欄,組織當地村干部和群眾對古碼頭進行保護。

    72歲的村民容翟铎介紹,從小就聽祖輩說蘇東坡到羅浮山游玩時從附近下船登岸。另一名年過六旬的村民翟少波回憶,小時候大榕樹前是河湧,河邊有碼頭,岸堤邊能見到古石堤模樣的東西。

    博羅縣原文化局副局長、博物館館長黃觀禮表示,他在33年前開展文物普查時曾到過此地,榕樹前當時是一條河湧,岸邊能見到紅石堤。同時,由他主編的《博羅縣文物志》中也有關於泊頭鎮遺址的介紹,認為義合村是當年的泊頭鎮遺址。

    專家學者引用史料論證

    1日,挖掘蘇東坡游羅浮泊岸泊頭鎮遺址工作座談會在園洲鎮義合村召開,邀請市縣以及東莞石龍10多名專家學者進行考究。

    專家學者提到,蘇東坡的《游羅浮題名記》記載:“紹聖元年九月廿七日,東坡居士遷於惠州,舣舟泊頭鎮。明晨,肩輿十五裡實二十八裡,至羅浮山。”意思是說,蘇東坡在廣州溯江而上,在東莞縣石龍的東江處轉入沙河,到博羅泊頭鎮,離舟上岸。

    哪裡是泊頭鎮?民國《博羅縣志》載:“泊頭圩距山(羅浮山)十五裡,即宋泊頭鎮。廣惠二郡舟楫及自陸至者皆泊此。”泊頭鎮原名槎溪鎮,早在北宋以前已形成圩市,明代泊頭圩已有7000多人居住。此外,據史料記載,泊頭鎮是一個圩,曾是水陸交通方便、四方鄉民踴躍前來貿易的繁榮大鎮,人口達七千人。

    座談會上,惠州市東坡文化協會榮譽會長、中國蘇轼研究學會理事王啟鵬認為,除了《游羅浮題名記》記載,他有三點理由支持這裡是蘇東坡游羅浮的泊岸處:一是這裡跟史料中描述的地形比較相似;二是《博羅縣志》記載泊頭圩很熱鬧,很多名人都在此停船上岸游羅浮;三是在當時游玩羅浮的三條線路中,這條路最為平坦,到沖虛古觀、葛洪煉丹遺址等地的距離最近,與“泊頭圩距山(羅浮山)十五裡”的裡程數相仿。

    羅浮山文化研究會會長謝澤南以及與會專家也認為,義合村是蘇東坡泊岸之處,並表示古遺址的挖掘對研究東坡文化有重大意義,有助於促進羅浮山東坡文化旅游發展。據了解,園洲鎮將加強對古碼頭遺址的保護,進一步做好泊頭鎮遺址的挖掘工作,並就古遺址的資料進一步收集完善。同時,還計劃進行保護性的旅游開發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