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灤平縣觀音寺修繕一新 張帆 攝
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該省灤平縣的興洲行宮和觀音寺因年代久遠破損嚴重,為此,該縣多方籌資進行修繕。目前,興洲行宮和觀音寺已基本重現原貌。
興洲行宮位於河北省灤平縣城北偏東10公裡處,灤平縣大屯滿族鄉興洲村,地處興洲河西岸,始建於清朝順治八年,歷經康熙、乾隆年間兩次擴建,包括宮殿區、貞節牌坊、觀音寺三部分,總面積1.2萬平方米,是一座有相當規模的建築群。該行宮是古北口外唯一幸存的清代早期行宮,康熙皇帝北上圍場狩獵曾經兩次下榻於此,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文物價值,是研究大避暑山莊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當地老人口口相傳,歷史上這座行宮曾經無比輝煌。但因年代久遠,興洲行宮除了幾座正殿保存較為完整外,大多都已受到破壞。
據灤平縣文物部門介紹,興洲行宮的寢殿因年代久遠而漏水,十分危險,為此該縣籌資30萬元對寢殿進行維修。記者在行宮內看到,修繕一新的行宮寢殿青磚、灰瓦,朱紅色門窗古香古色。
觀音寺距行宮東南約100米處,占地3畝多,坐北朝南,平面布局是漢傳佛教寺院伽藍七堂建築風格。據灤平文物檔案記載,該寺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是清康熙行宮的組成部分,亦是灤平縣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早期建築風格的古剎。
據介紹,觀音寺於今年4月開始維修,工程共分兩期進行。一期主要是對主殿房頂重新維修,復建兩側耳房(寺內兩側耳房一側被燒毀,一側年久失修),安裝東西配殿的門窗並進行彩繪,然後殿內供奉佛像,恢復寺廟主要功能。二期將逐漸恢復兩側鐘樓、鼓樓、天王殿、西配殿和齋堂等建築。
記者在觀音寺內看到,該寺主殿的兩側耳房均已完工,殿內供奉起了佛像,原來的東配殿沒有門窗,如今已全部安裝到位,殿內也供奉著佛像。
據施工負責人介紹,第一期工程現在已投入百余萬元,這些資金都是募捐而來。“二期何時進行要看資金的到位情況,現在還沒有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