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師家大院的老宅內,師家後人仍在堅守。 李新鎖 攝

師家大院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因此得以保存至今。 李新鎖 攝
14日,在山西南部山區小縣汾西,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師家大院空曠寂寥、人跡罕至。當地村民說,歷史上,師家大院曾輝煌一時,後逐漸凋零,如果再不修復、保護,恐將難以繼續。
14日下午,在汾西縣師家溝村,占地面積10余萬平方米的師家大院寂寂無聲。村口的石牌坊注視著不遠處的高山溝壑,偶有村民路過,但村莊旋即復歸安靜。
在村口停車場前,一排平房大門緊鎖,汾西縣師家溝文管所、中國油畫學院寫生基地等幾塊牌子依次懸掛。附近村民介紹,天氣暖和以後,才逐漸有游客、學生前來參觀,“平時少有人來”。
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數十座大小院落依山勢自然布局,多數院落呈現破敗、傾頹之勢,部分院落已遭廢棄。村口一側,一塊“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靠牆而立。
沿著粗糙、破舊的石板路走進村內,隨意推開一戶人家的大門,磚雕、木雕、門樓、門墩闖入眼簾,刻有“東山宅”“北海風”“南山壽”“清白家風”“水月松風”等字樣的牌匾各具風格。屋檐之下,雕飾繁復的木雕花草、人物栩栩如生。
尚在老宅居住的師家後人說,近幾年,常有學生、劇組等來此參觀、拍攝取景,當地政府也曾說要進行旅游開發、建設影視基地,但進展一直不大。現在,村中部分老宅還有人居住,多數情況不佳,“偶有文物失竊現象”。
據介紹,師家大院位於汾西縣城東南5公裡處。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經嘉慶、道光、鹹豐幾朝擴建,占地面積百余畝。師家大院現存門額、門匾、木刻牌匾153處、磚刻牌匾47處,於2006年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師家溝村有100多戶人家,由於交通不便,比較封閉,村中缺少必要的飯店、賓館等設施。也因為地處偏僻,師家大院得以歷經數百年風雨保存至今。
此前,中國文物界領軍人物羅哲文在考察師家溝後題詞,“文物精華,窯洞瑰寶”。法國、香港和國內眾多建築學院也都給予較高評價。
師家大院後人說,汾西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當地政府雖然對大院早有規劃,但受限於資金、交通等條件,師家大院一直處於勉強維持狀態。現在,部分院落損毀嚴重,如果再不搶救、保護,“恐怕情況會繼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