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在日前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的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候選名單中,上官婉兒墓、江蘇隋炀帝墓等47項考古發現入圍,其中包括我省淮北柳孜隋唐運河遺址、鳳陽喬澗子明代琉璃窯址兩處。專家將從47項候選考古發現中,投票選出25項進入終評環節。
談及淮北柳孜隋唐運河遺址,今年如果再次當選,將是“雙喜”。柳孜運河遺址位於淮北市濉溪縣百善鎮柳孜村。1999年進行第一次發掘,發現沉船、石構建築等重要遺跡,出土瓷器等一批珍貴文物,被評為199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去年,柳孜運河遺址第二次發掘工作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擔,發掘面積2000平方米,發掘范圍在1999年發掘區域的東側,並把原南岸石橋墩包括在內,解剖運河河道。重要遺跡有運河河道、兩岸的河堤、兩岸的石築橋墩、河道中間的石板路、道路、建築址和沉船等。
2013年7月初~10月底,為配合蚌淮高速至寧洛高速連接線工程建設,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鳳陽縣文物管理所聯合組成考古隊,對鳳陽縣喬澗子明代琉璃窯遺址與戰國、漢代墓葬群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共發掘明代早中期琉璃窯12座、漢墓3座、戰國墓1座、明清墓2座。路基范圍外經鑽探還發現了19座陶窯。
喬澗子遺址距離明皇陵僅3公裡,琉璃窯址各部分均保存基本完好,出土的龍紋、牡丹紋瓦當,應是明代用於營建皇陵和明中都城的建築材料。喬澗子琉璃窯址距離明皇陵如此近,數量眾多、分布密集且出土器物明顯和明皇陵建築材料密切相關,推測應為明代官窯。此次發掘為研究明皇陵建築用材的產地、形制和明代陶窯形制結構、分布規律、窯業生產工藝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和科學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