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黃山發現272件清代徽商家族文書

黃山發現272件清代徽商家族文書

日期:2016/12/14 12:24:11      編輯:古建築保護

此次發現的徽商家族文書

    家族文書橫跨225年

    位於黃山市的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藏的徽州文書一直受到學界關注,此戶徽商家族文書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徽州地區博物館由文物商店征集的,時間最早的是雍正五年(1727年),最遲為1952年,時間跨度達225年。

    這些文書一共有272件,分別有土地、店屋買賣契約、分家阄書、規條、合同議墨、訴狀抄底、賬本簿冊等等,還有經營鹽典所需的官方典帖和行鹽谕。

    據文書顯示,雍正五年,徽商王素其與宋麗午、洪赤玉和宋振旭簽定合管龍山街宋振旭典業,到乾隆十四年,王素其兒子王於藍盤整宋振旭典業,在遂安縣十二都龍山街開辦王有興典。到乾隆五十八年盤下余怡興鹽店,經營鹽業。

 

    記載當年送禮陋習

    在長達兩百多年的經營中,由於大量購買土地田產和房屋,家產不斷擴大,引發了當地居民的妒嫉。從而發生了一系列與當地人圍繞著鹽典經營而產生的案件等,反映了當時徽商在他鄉與客地人們在經營過程中的沖突與磨合。

    除了記錄生意往來,在這些契約文書裡面也記載了當時經營中的一些陳規陋習。如《鹽典例規登錄》記載當時鹽典商業應該交納的各種費用及禮錢例規。如年規有10條,大到邑主及太太生日、邑尊任離要送禮,小到司阍二爺三爺等都要送錢。引規有17條,涉及的方方面面更多。還有典稅禮、鋪帖更換等等,各種費用五花八門。

    徽商經營珍貴史料

    研究人員介紹,從這些簿冊可以看出王有興鹽典號經營的品質達到上百種,除了徽商主要的鹽典茶木以外,漆器,油貨,紙張,大米,燭料,布匹,錫箔,松柴,石炭,木料,磚瓦等。通過王有興鹽典號家族的不斷析產分家,讓資源進一步地得到有效轉換,達到有效的配置與整合,使得家族的產業更大的擴張,反映了徽商家族鏈條式經營的模式。

    據安徽大學著名徽學專家劉伯山介紹,此次黃山市發現清代徽商家族文書非常珍貴,一是種類齊全,二是時間跨度大,三是保存較好。它的發現對研究徽商經營范圍,經營方式,特別是了解徽商與當地人融合的過程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