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浙江天台縣泳溪發現清代墓塔

浙江天台縣泳溪發現清代墓塔

日期:2016/12/14 12:21:34      編輯:古建築保護
    泳溪以溪秀而得名,那裡生態環境十分優越,是天台縣東線旅游開發的好地方。

    泳溪鄉泳湖村有一座始建於清朝光緒時期的幼兒塔,俗名集塔。該墓塔為六角形青磚築砌,總體為磚石結構,並開設有塔窗,方便投遞,有著抗暴風、抗雷雨等作用。

    該塔磚厚度為9厘米,寬度12.5厘米,長度27厘米,。該墓塔為天台縣泳溪地區不可移動的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該塔占地面積為10平方米,塔高9.55米,建築面積為5.3平方米。目前因年久失修,岌岌可危,急需搶修,但又無搶修的保護經費,

    那傳統的墓塔,在當代人的眼中,更多地被視為地域鄉間的標志性建築,俗稱鄉土建築。墓塔建築漸漸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所淡忘,但同時也被一些文人墨客、有識之士所關注。墓塔的作用,是為眾多幼童超度亡魂。此墓塔雖然經受百年微波地震的影響及泥石流大水等自然災害,至今卻依舊堅強地挺立著。

    喪葬禮儀在不同的歲月,都有著不同的形式,如土葬、洞葬,土堆墓、夫妻合並墓、水葬、天葬等。西晉、東漢時期基本上都是根據每個民族習俗舉行不同的儀式。到了兩宋時期,喪葬禮儀因崇拜、信仰的不同,各地有著不同的朝拜儀規。宋代曾流行過一段時間的火葬,也有一些地區有入土為安的觀念。到了元代,江南地區曾一度時期流行過火葬。總而言之,各民族、各地區都有著獨特的喪葬習俗。到了明清時期,中原以及西北地區一度因戰亂而引起大規模的遷徙,移居江浙等地區。一些手藝人也隨著一批批移居的人群而相聚在一起,舊時的風俗也隨著被傳播,與當地的風俗相融合。

    天台縣泳溪清代墓塔的發現為逐步研究我國在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喪葬禮儀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也為江南地區的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更多考古資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