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黃河東岸發現了大型石砌房址

黃河東岸發現了大型石砌房址

日期:2016/12/14 12:18:05      編輯:古建築保護
    記者從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考古工作者對山西省興縣碧村遺址進行了系統調查和小規模發掘,首次在黃河東岸發現龍山石城及多處大型石砌房址。

    碧村遺址位於山西省呂梁市興縣高家村鎮碧村北,地處黃河與蔚汾河交匯處,是進出黃河的重要關口之一。該遺址距離陝西省神木縣石峁遺址直線距離51公裡,遺址面積約75萬平方米,以龍山時期遺存最為豐富。

    據了解,考古工作者在碧村遺址所在的蔚汾河流域發現多處存在龍山時期石牆的石城遺址,除碧村遺址外,其他面積多在10萬平方米以下。這些石城主要位於蔚汾河或黃河岸邊的山梁上,相鄰城址間距在10公裡左右。城址周圍多有深谷、河流環繞,石牆一般砌築在遠離河岸的緩坡上,其余各面利用天然溝壑或河谷作為天然屏障,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館員張光輝介紹說,考古工作者在碧村遺址發現多處大型石砌房址,並集中清理了其中兩座。它們均為耕土層下開口,長方形地面建築,兩者中間共用一堵石牆,白灰鋪地。通過對打破房址的盜洞進行清理發現,兩座房址在建造時,首先是平整地面並夯實,然後進行墊土取平並砌築石牆,再次墊土後,最終塗抹草拌泥和白灰。

    碧村遺址出土遺物以陶器為主,多見於灰坑中,以夾砂灰陶居多,泥質灰陶和褐胎黑皮陶次之。此外,考古工作者在調查中,還見到了民間人士收藏的部分碧村玉器,數量近百件,種類有璧、環、臂钏、琮、刀等。玉質多為青白玉,還有少量墨玉,細膩溫潤。

    “晉陝高原的內蒙古中南部和陝北地區已經發現了很多石城,但黃河東岸的晉西高原新石器時代考古工作相對滯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對晉陝高原文明進程的探索。通過這次考古工作,在黃河東岸首次發現龍山石城和大型石砌房址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張光輝說。

    張光輝總結近兩年的考古成果說,首先,第一次在晉西高原發現了龍山時期的石砌房址和城牆,進一步深化了學術界對史前時期北方石城遺址分布范圍的認識;其次,該遺址發現了龍山時期規模最大的石砌房址,並確認了遺址上大型石砌排房的存在,為認識晉西乃至北方石城遺址的聚落形態與社會結構提供了嶄新的考古資料;第三,碧村遺址玉器的發現,為玉文化傳播路線探索在黃河東岸找到了新的重要支撐點。第四,碧村遺址規模大,等級高,與神木石峁直線距離也不足百公裡,這為探索黃河兩岸地區文化與社會交流,提供了一個重要突破口,也為探索石峁文化與陶寺文化之間的關系奠定了基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