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河南同心寨遺址現元明時期遺存

河南同心寨遺址現元明時期遺存

日期:2016/12/14 12:14:52      編輯:古建築保護
    2015年8月至9月,為配合靈紹800千伏超高壓輸變電項目建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掘了駐馬店市西平縣同心寨遺址。

    同心寨遺址位於駐馬店市西平縣蘆廟鄉同心寨村東南,遺址東距大劉莊約200米,棠溪河從遺址西北面流過。遺址上有一條東西向的生產便道,將遺址分成了南北兩個部分。遺址中心區略高於周圍地表。經鑽探,遺址規模較小,平面呈近橢圓形,東西約120米,南北約80米,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本次發掘主要位於高壓線塔基范圍內,另外在靠近遺址中心區內也開了兩個探方,共開5×5米探方4個,外加局部擴方,發掘面積約200平方米。

    本次發掘共發現1座墓葬、8座灰坑和一座水井,還有幾條長條淺溝狀遺跡,出土了數量較多的瓷器和陶器。

    遺址地層堆積比較簡單,共分為三層,第一層為現代耕作層,第二層為晚期擾亂堆積,第三層屬於宋元時期的堆積。墓葬呈近長方形,一端呈凸字形,磚室墓,底部鋪磚,由於遭到了嚴重盜擾,未發現有人骨,出土了一件綠釉的三彩小杯,從其墓葬形制來看,可能屬於明代。

    這些灰坑大多出土物極少,僅有少量瓷片、陶片和磚瓦殘塊。其時代應為元明時期。

    水井位於T4北部,開口於②層下,平面呈近圓形,直徑約2.3~2.45米,上部井壁較斜,由於坍塌略顯不規則,下部井壁較直,略微內收,發掘至深度五米多時,出水停止發掘。坑內堆積可分為5層。出土物較為豐富,以瓷器和陶器為大宗,還有少量板瓦、筒瓦殘塊,另外獸骨也有較多出土,多見肢骨。瓷器可見器形有碗、罐、碟、盤、甕等,中以碗的數量最多。

    釉色可分黑釉,青釉、白釉、白底黑花等幾類,中以白底黑花數量較多。題材多為幾何紋,也有部分暗紋裝飾。胎質可分為白胎和褐色胎質,胎質多較粗燥。碗多見敞口圓唇,直矮圈足,一般較常見施半釉,不到底,底部多見矮圈足,罐一般施釉到底,裝飾白底黑花圖案。裝飾題材多為幾何紋,還有部分暗紋裝飾。陶器以生活用具為主,有盆、罐等,大小不一,都是實用生活用具。

    從出土的瓷器來看,這個遺址可能沿用時間較長,從元代一直延續到了明代。

    由於明清時期文獻資料較多,距距現在較近,人們對當時社會的基本狀況了解的比較清楚,但是對於社會生活的細節則不甚清楚,特別是對社會下層的日常生活狀況。同心寨遺址的發掘,雖然遺跡數量較少,遺物也不是十分豐富,但這些日用瓷器、日用陶器的出土為了解當時社會基層的經濟生活狀況提供了新資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