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魏晉墓壁畫磚

魏晉墓壁畫磚

日期:2016/12/14 12:13:17      編輯:古建築保護

驿使圖

宴居圖

雙駝圖

    “驿使圖”壁畫磚,出土於嘉峪關新城魏晉(220—420年)墓葬群5號墓前室北壁東側,現藏甘肅省博物館。磚長35厘米,寬17厘米。畫像磚為米色底,黑色輪廓線,上繪一信使,頭戴黑帻,著皂緣領袖中衣,左手持棨傳文書,躍馬疾馳;馬身塗黃色,上有紅色的斑塊。在繪畫風格方面,畫師采用寫實與寫意相結合的方法,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人一馬,可謂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的“以形寫神”,真實、生動、准確的攝取了剎那間的生活情節。

    棨傳為通過關卡、驿站時的信物。由此得知,畫像磚中的馬為驿馬。驿馬四足騰空,馬尾飄揚,信使則穩坐馬背,反襯出驿馬速度的快捷與信使業務的熟練,同時也反映出畫師對於生活的觀察細致入微。有學者研究表明,圖中的驿使臉上五官唯獨缺少嘴巴,意在表明昔日驿傳的保密性。

    郵驿是中國傳統通信組織形式,現代郵政的前身之一。驿騎就是騎馬傳遞公文的人。古代凡遞送往來公文,文職方面由驿夫驿馬傳送,武職方面則由塘兵塘馬傳送。信使如遇緊急公文,還得晝夜兼程地傳遞。“驿使圖”壁畫磚生動再現了當時西北邊疆驿使馳送文書的情景,客觀真實地記錄了距今1600多年前這一地區的郵驿情形,被認為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古代郵驿形象資料。1982年,在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原郵電部選中“驿使圖”為圖案,專門單獨發行J85《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紀念小型章一枚,用以紀念這一集郵文化界的盛事。1994年我國發行了首款全國通存通兌銀行借記卡性質的儲蓄綠卡,卡面亦選用“驿使圖”,該卡現在已成為中國網絡覆蓋面最廣的金融借記卡,涉足亞洲、北美、歐洲的部分國家和地區,進一步向世界展示“驿使圖”的古典美。

    新城魏晉墓葬群位於嘉峪關市東北20公裡處的新城鄉戈壁灘上,於20世紀70年代被發現。墓內壁皆為青磚砌成,許多墓畫直接繪於磚面,絕大多數畫面都以磚為單位,每塊磚表現一幅完整的景象。它們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河西地區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階級關系、民族關系等多方面內容,為深入研究魏晉時期文化藝術和河西地區社會生活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形象資料,是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一份珍貴的遺產。5號墓是新城魏晉墓葬群中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的一座。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座墓的結構、欣賞墓中豐富多彩的磚畫、充分發揮古文化遺存的社會教育作用,1973年它被拆遷復原於甘肅省博物館大樓的西側。該墓墓磚畫中的一部分,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驿使圖”即其中之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