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烏鎮為“改”注入地域文化特色

烏鎮為“改”注入地域文化特色

日期:2016/12/14 10:02:28      編輯:古建築保護

  “三改一拆”,對於有著1300多年建鎮史的江南水鄉古鎮烏鎮而言,並非全部推倒重來。“烏鎮‘改’的特點在於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延續千年古鎮韻味。”烏鎮副鎮長王月鋒說,“作為古鎮,通過建築保持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風貌,獨特的民俗風情和千年積澱的文化底蘊尤為重要。”

  在子夜路改造前,它兩邊的建築大多是牆面貼著瓷磚,鋁合金玻璃窗戶,方方正正猶如一個大火柴盒子的造型,風格駁雜。而改造後的建築以木牆木窗裝飾,加入硬山、馬頭牆、飛檐等傳統建築元素,層次分明而富有變化,散發出濃濃的江南古鎮韻味,與烏鎮景區的風格協調一致。“現在比過去漂亮多了,也更符合烏鎮的氣質。”一位多次來過烏鎮旅行的游客感歎。

  “現在,很多地方城市化建設千篇一律,缺乏自身特色,而建築是最能體現一個地方歷史文化的承載物,它的靈魂也就在於地方特色。”戴子棟是此次烏鎮“三改一拆”中建築設計的主要參與者,他是烏鎮本地人,從小對這些古建築很有感情,他也是烏鎮東、西柵景區古建築保護設計的參與者,對古建築設計頗有經驗。他說:“這次的改造,根據建築的不同功能、體量、高度、風格和質量等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突出改造的整體性、原真性和連續性。”

  烏鎮把建築分成了五類並分別設計了具體的改造措施。比如烏鎮大橋附近市河兩側的傳統居民房,這些建築風貌以清末民初為主,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對於這些建築重點以保護修繕為主,主要進行立面清理和破損材料的修補以回歸原來的建築風貌;對於兩三層的農民房,則運用木結構裝飾、木制格柵等元素,體現其質樸的農家風情;而對那些建築較新,材料和品質都好,但風格偏歐式且體量較大的如子夜大酒店、農業銀行辦公樓等,則采用了簡約的中式風格,體現一種江南韻味。

  烏鎮的“改”很精細,不論是夜間的燈光照明,道路兩旁的綠化,還是雕塑、景觀小品,抑或是一個橋欄、一塊鋪磚,都與古鎮的文化元素融為一體。

  “等全部改造完成後,烏鎮將呈現鎮區景區化,改變人們此前對於景區和鎮區‘一類的景區,三類的鎮區’的印象。人們一下高速,一進入烏鎮,舉目所望皆是歷史,所感所觸皆是文化。”王月鋒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