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河1.33億元復原明清風情
日期:2016/12/14 10:02:36   編輯:古建築保護
蘇州4月3日電 記者路寬 依托江尾海頭的地理優勢,發展江海旅游,使其成為兼具海洋文化和江南水鄉風韻的文化古鎮……作為太倉長江口旅游度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浏河古鎮將全面“還原”歷史文化風貌,豐富長江口的旅游資源,改善居住環境。目前,太倉已經投資了1.33億元用於浏河古鎮保護的一期工程,預計到今年6月底即可竣工。
在浏河古鎮中心著名的“老浮橋”周邊,記者看到,南北向的橹漕河水已經被抽干,清淤已基本完成,正在鋪設河底的兩條排污管道。沿河兩邊的老街上,工人們正對部分房屋牆體進行修繕。老浏河沿岸濱河街上已經恢復的一部分店面散發著古色古香的味道,掛著燈籠、揚著旗幡,一番“浏河明清風情街”的景象。“浏河古鎮上存有上百家明清古民居,擁有典型的小橋流水、弄堂河道、沿河而居的水鄉特征。但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許多古民居空置,部分古建築失修,由於居住環境差,基本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外來打工者居住在裡面。”太倉市濱江新城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勤告訴記者,另一方面,古鎮范圍內存有鄭和七下西洋起錨時拜祭的天妃宮、著名丹青大師朱屺瞻潑墨的梅花草堂、物理學“女皇”吳健雄的墓園等眾多旅游文化資源,但資源分散、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備等問題使浏河旅游長期“不冷不熱”。
為此,浏河鎮多次邀請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東南大學等院所的專家、教授實地考察論證,最終規劃編制了《浏河歷史文化古鎮保護規劃》。按照規劃,古鎮保護的范圍為:以老浏河和橹漕河及沿河民居為核心的“丁”字形區域,總面積16.9公頃,其中核心保護范圍6.9公頃,並重點保護五類對象:一是包括中心街、河西街及老浏河、橹漕河等河道的空間格局與環境風貌;二是成片古舊建築;三是天妃宮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四是古橋、古井、河埠頭及古門樓等其他物質文化遺存;五是傳統藝術、民間手工技藝、民俗活動等與古鎮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的古鎮建設以保護為主,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為主,同時讓游客到長江口旅游度假區品嘗江海河三鮮的時候有個體驗當地風土人情的地方。”徐勤告訴記者。
據了解,整個工程將分三期進行,今年6月份將完工的一期工程總投資1.33億元,范圍以橹漕河為中心向兩側延伸,界線范圍6.9公頃。主要改造雨污系統,實現三線入地,提升古鎮環境;對沿街房屋進行外立面修繕,還原建築的原有風貌;對河道疏浚,修繕駁岸,改善水質,增加景觀。目前,古鎮一期工程房屋建築立面改造項目已完成60%,涉及近140戶,古鎮風貌初步形成。不久前,當地書法家周壽祥代表浏河古鎮居民題寫了一塊牌匾,贈送給古鎮保護建設公司,以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