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山東:東平縣挖出人形的石像

山東:東平縣挖出人形的石像

日期:2016/12/14 12:12:18      編輯:古建築保護

東平縣博物館工作人員對石像進行清理。孟凱寧 攝

    記者來到東平縣博物館,在該博物館存放石像的場地內,記者看到了三天前出土的人形石像及石羊,和剛出土時相比,石像頭部的官帽、紋飾以及石像的胡須、衣著線條更加清晰、精致。

    人像已成三部分石羊保存完整

    東平縣博物館黨支部書記王平向記者介紹道,22日那天他正好休班,突然接到了辦公室打來的電話,“當時在電話裡聽說佛山中學挖出了古代的石像,我立即從家裡趕往現場,當時非常興奮,因為石像的出土位置正好位於白佛山東南方向,有可能是某個古代墓葬的物品。”王平說。

    東平縣佛山中學位於白佛山的東南方向,該學校曾是是東平縣職業中專的舊址,王平指著石像存放場地內的一座完整的石像告訴記者:“這座石像是在90年代出土的,出土位置位於現佛山中學的北側,那時學校還是職業中專,在建設家屬院的時候出土的,這座石像是一座完整的文官石翁仲像,高約2米,這座石像的出土位置在剛出土石像的北側約200米,我們對剛出土的石像進行了測量,發現這座石像高接近2.5米,比之前出土的這座石像要大出不少。”

    據了解,博物館工作人員在施工現場發現,石羊較為完整,但石像並不完整,隨後,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了尋找,之後在附近發現了兩塊石頭,其中一塊較大,另一塊較小但在一面有一處凸起,通過現場比對,工作人員確定這兩塊石頭就是石像的剩余部分,在現場施工人員以及學校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博物館工作人員將石像運回。

    附近耄耋老人回憶石像出土位置曾有古墓

    在記者采訪期間,正好遇到了一位在附近散步的老人,看到石像之後,老人繞著石像看了一圈,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說,之前在通往於寺村的路邊曾經有過這種石像,而聽說這座石像是從佛山中學出土的之後,老人表示,在40年代到50年代,在現在佛山中學的位置有一座古墓。

    據了解,老人名叫焦恩同,今年83歲,是東平街道焦村人,他告訴記者:“我年輕的時候記得在白佛山的東南角附近有一座墓,占地得有十幾畝,當時墓道兩側有這種石像,還記得有石羊,我對石羊的印象比較深,後來我到州城鎮(現州城街道)、接山鎮工作,不經常回家,再後來就發現石像沒有了,我記得還有一座很高的石碑,後來也沒有了。”

    王平告訴記者,按照現存的較為完整墓葬的布局來看,在通往墓室的通道兩側,有文官石翁仲和武官石翁仲,文官石翁仲手持護板,武官石翁仲手持長劍,出土的這座石翁仲為文官石翁仲,另外在墓道兩側還有石獸,出土的這座石羊就應該是墓道兩側的石獸。記者看到,石羊四腿彎曲跪臥,頭部微微有些傾斜。

    明代可能性較大或可定為三級文物

    記者詢問該石翁仲屬於哪個朝代的文物,王平坦言,因為博物館工作人員在文物鑒定方面並不擅長,所以並不知道這座石翁仲的確切朝代,“有可能是明代的文物,但是並不確定,不過石像的做工是相當精美的,你看這些紋飾、線條都非常精致,人物的面部雕刻栩栩如生,應該和另外那一座石翁仲的年代差不多”,王平說,“我們也在積極地聯系有關專家,希望專家能給出一個權威的鑒定。”

    25日下午,記者將照片發給了泰安市博物館的相關業務人員,該相關業務人員查看照片後,稱人物石像為“文官石仲”,“外面的泥土還沒有做清理,但結合照片的角度看,明代的可能性比較大,最早不會超過宋代。”這名業務人員介紹,從紋飾上來看,做工比較精美,雕刻比較細膩。

    這名業務人員稱,可以肯定的是,這屬於一名身份特殊,有一定地位的官員,“可以結合當地記載,查看有沒有宋明時期的官員葬於東平。”這名業務人員表示,從目前的信息判斷,或可定為三級文物,屬於很重要的文物。下一步,可以在對石仲進行清理和初步修復之後,結合東平當地的歷史文獻,做進一步的鑒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