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古祠堂群
日期:2016/12/14 12:49:4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汝城古祠堂群
汝城縣保有明清風格古祠堂700多處,規模大、結構美、功用廣、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有著極高的研究、觀賞、旅游價值,有8處已列入省、市級文化保護單位。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姚守拙先生欣然題字“古祠堂之鄉”。
汝城古祠堂多。一個多民族居住的偏邑山縣,36萬多人口,280多家姓氏,保留著始於宋元、盛於明清的古祠堂710余座,大小不一,風格各異,星羅棋布,並有金山、津江等古祠堂群,有8座古祠堂列入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汝城古祠堂美。美在華麗、凝重、莊嚴,美在滄桑、古樸、久遠,美在豐厚、載物、適用。從選址造型、布局朝向、風水環境到山水田林路、門坪巷房牆的整體和諧,從建築法式型制、結構風格、取材用料到雕塑油畫漆飾的精工細作,動靜有致,流光溢彩,天人合一。欣賞一座古祠,猶如穿越一段歷史的長廊;會晤一座古祠,猶如聆聽一位蒼老明世的長者心聲。
汝城古祠堂價值高。作為歷史的遺產,是歷史的見證、歷史的記載、歷史的濃縮、歷史的標本。作為建築的遺產,其本身、其所附、其所載、其所涉,均有深厚的文物價值,是研究古文化、古建築、古民俗、古宗法、古遷徙不可或缺的資源。作為文化的遺產,詩詞楹聯賦、碑刻雕塑镂、牌匾額堂號與族譜及族訓家規互為補充,相得益彰,築起了祠堂文化的大觀園。
金山葉氏家廟、盧氏家廟、津江朱氏祠堂、廣安所李氏宗祠、外沙太保第、益道繡衣坊(含范氏家廟、中丞公祠)等古建築,這些古建築工藝精湛,恢弘氣派,保存完整,建造時代早,代表著汝城古祠堂文化之精髓,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汝城古祠堂多達三百多個,在環境美學上很有特色,主要體現在以“天人合一”、因地制宜、利用和改善環境的傳統環境美學思想為指導,根據實際地形空間和實際需要,采用多種不同表現手法,達到環境與自然和諧和激勵後人的目的。由於祠堂的主要作用是供奉祖先和舉辦大型活動,是全村全族建築的龍頭。在民間,祠堂的好壞影響全村的發展。古祠堂因此在外形、選址、室內布置、座向、大門、門前門後的環境建築、道路、水木等在環境美學上都得為祠堂占據龍頭地位服務,從而確保祠堂在全村建築中的首要地位。充分體現古人個體服務集體、局部服務整體、整體與自然和諧、和諧促進發展的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