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十扇厝 前圓後方
日期:2016/12/14 13:28:3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日前,福清市文體局文物普查工作人員在南嶺鎮發現一幢建於清代中期(大約嘉慶年間)的合院式民居建築群———陳氏古堡,當地人俗稱“十扇厝”。福建省博物院原副院長、研究員、考古學家王振镛考察現場後驚歎道:“這座古民居布局別具一格,且規模大、保存完整,實屬全省罕見。”
古厝布局獨特,建築風格各不相同
“這是我們福清文物考察人員在文物普查中又一重大發現!”昨天,福清市文體局文物普查負責人毛胤雲告訴記者。據介紹,這幢建於南嶺小山村食菜厝的老厝建於清代中期,布局獨特,建築風格各不相同。
記者看到,古厝前是石板鋪的大埕,石砌堡牆,大埕左右各建有一座面闊三間的前廂房,石砌拱頂的左右堡門,門上分別刻有“松風”、“竹雨”楷體字樣。在西側廂房下有地下室三間,可通往主厝。
整座古堡平面呈前圓後方
前座面闊九間,後廊下位天井和左右邊門。上石台階為三座並列,各有封火山牆。後進門內有回廊、天井和兩廂。
後座面闊五間,進深十一檩用六柱,明間後部亦設屏門。
中間厝面闊三間,前部辟為前廊。毛胤雲告訴記者,獲悉這座古堡的存在多虧當地村民。當天,他帶著調查組一行在南嶺鎮調查時,一村民告訴他們食菜厝有古民居。
曾是閩中游擊隊主要駐地之一
在現場考察時,一位八十多歲的陳老伯回憶說,閩中游擊隊司令陳亨源曾帶領一百多人住在這座古厝裡。聽了陳依伯的說法後,毛胤雲查閱了大量史料,經多方考證得出:陳氏古堡確為陳亨源部隊主要駐地之一。他說,在史料上,還查到陳英烈士就是當時跟隨部隊參加革命的進步青年之一。陳英烈士,南嶺鎮西溪村人,生前為閩中游擊隊司令部警衛班班長。1949年3月21日,在長樂的一次反圍剿戰斗中,為保衛陳亨源司令員安全脫險,獻出了年僅24歲的生命。
在經過實地詳細考察後,福建省博物院原副院長、研究員、考古學家王振镛表示,該文物規模大,布局別具一格,不僅是福清少見的寨堡式民居建築物,又是解放戰爭時期閩中游擊隊司令陳亨源的主要駐地之一,是革命舊址,又具有文物價值。如果將古民居稍加整修,清理違章搭建物,其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絕不亞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關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