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為主,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范。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等中國四大石窟齊名。小編帶你一起了解世界文化遺產,重慶大足石刻吧!
大足區區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雕刻類別主要是高、淺浮雕,少數圓雕,極個別陰線刻。

1、寶頂石刻:寶頂山摩崖造像始鑿於南宋年間,四周2.5千米內山巖上遍刻佛像,包括以聖壽寺為中心的大佛灣、小佛彎造像。以大足大佛灣為主體,小佛灣次之,分布在東、南、北三面。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六道輪回,廣大寶樓閣、華嚴三聖像、千手觀音像等最為著名。

2、南山石刻:南山摩崖石刻屬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重慶恢復直轄市以後,又被重慶評為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處摩崖造像一共有十五龛造像。作品都以道家作品為主是南山石刻的一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