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火牆——福建馬鞍牆
日期:2016/12/14 13:20:2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馬鞍牆是流行於福州地區建築風格,是封火牆的一種,牆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線型,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故稱馬鞍牆。
福州民居十分注重上部輪廓線的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馬鞍牆上尤其明顯。在材料上,馬鞍牆多是用土築的,也有是用磚砌而成;在造型上,高出屋頂的山牆部分作成平行階梯形、弓形和馬鞍形等;在圍牆的轉角部分往往作些變化與山牆部分呼應。也有的在同一建築中出現幾種不同形狀,在造型上顯得十分豐富。
弓形和鞍形的馬鞍牆在福州市區和郊區較為常見,弓形的馬鞍牆是在磚砌山牆上作成倒彎弓形,脊頂作成水平短牆與倒彎形前後相連。脊背為青灰抹平,向下斜坡,牆頭一般覆蓋三層瓦片,在脊角雕成圖案花紋,兩坡角向上翹起,翹角下方做幾層退進的線腳十分秀麗;還有一種是翹角彎曲向上高高翹起,其做法如燕尾式屋脊,內夾鋼筋,外包青灰。鞍形的馬鞍牆脊背成凹形,凹形的脊背翹出兩角與頂端的翹角遙相呼應,弓形和鞍形的馬鞍牆有時並存於一宅,在飛翹的翼角處作灰雕,上刻雲紋或其它的圖樣。彎弓形的兩牆上以片瓦分層鋪砌,最高一層做脊背,整個造型自由而舒展。
建築祈求夙願
福州馬鞍牆,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在其審美形式的背後,蘊涵著傳統文化、外來文化、宗教信仰和民俗區域的姐妹文化。馬鞍牆除了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外,還隱藏著吉祥的祈求夙願。
吉祥文化是人們在面對死亡、痛苦、災難等現象時,用形象和色彩構成藝術語言消災祈福,人們看到結滿種子的果實,就會聯想到豐收、多產、幸福等象征意義,把它做成一種圖形或事物,就成為具有巫術性的祈願對象。對於無法預料的種種災難和不幸,認為是現實中沒有見過的怪獸引起的,因而創造出形態奇異的幻獸,如龍、鳳、麒麟、半獅半鹫等怪獸,來作為辟邪之物。
龍與鳳是中國民族的圖騰象征。自古至今,龍是中國古代至高無上的神物,龍匯集了人們的信仰、夢想、希望、期盼和敬畏。馬鞍牆上面的天際輪廓線其實就是龍脊,脊背上的青瓦象征著龍鱗,而馬鞍牆的翹角是鳳尾的形式。龍與鳳交織在一起,象征“龍鳳呈祥”。
龜和水神相聯系,在東方是宇宙的象征,同時也寓意長壽、忍耐和力量。在中國民間,龜主要是福州馬鞍牆的藝術特色長壽的象征,一些馬鞍牆的翹角采用的是龜頭,在翹角的下面灰雕上也有烏龜的紋樣。
在一些馬鞍牆的翹角處,正面是獅子頭的形象,而且具有西方的造型特點。最早的獅子形象是與崇拜太陽神聯系在一起的。它們還是神廟、宮殿和墳墓象征性的守衛者,它們的凶狠和殘忍能使邪惡勢力不敢靠近。在中國民間,獅子也主要是守護神的意思。在馬鞍牆翹角下面經常看到麒麟或四靈獸的形象,這些怪獸的出現主要是人們因為懼怕而轉為崇拜它們,其目的是祈求得到它們的保護。
在馬鞍牆灰雕上經常看到雲或火的紋樣。雲紋,在我國漢代就已經出現,它象征著豐饒,這是雨水帶來的神的賜予。中國的龍所扮演的眾多角色之一就是雲龍。在中國唐代,雲是陶瓷器皿上的固定圖案,通常是象征幸福和好運,而雲和運諧音。火,中國傳統觀念認為是陽,並有積極的象征含義。
福州居民多數信仰佛教和道教,在馬鞍牆飛翹的脊角處灰雕上,可以看到來源於佛教的如意紋、卷草紋、法輪紋。來源於道教的神獸、福壽、祥雲。來源於陰陽五行的四靈獸等。信仰虔誠的人相信只要有神靈保佑,必然平安順利,萬事大吉。
福州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方戲曲較為豐富,而戲曲的題材大多來自三國演義、水浒傳、楊家將等,這些戲曲大大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表達人們對美丑善惡的判斷和認識,寄托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同時激發了民間藝人的創作熱情。建築藝人根據本地的民俗以及他們所熟悉的吉祥物,經過巧妙的藝術處理使之融匯到馬鞍牆中去,如在一些馬鞍牆的翹角下面可以看到一些戲曲人物的造型,藝人巧妙地利用戲曲人物的頭飾特點,把頭飾做成翹角的形式,與上面的翹角相呼應,形成一個三角形,遠遠望去,好似南方亭閣之翼角,玲珑而俊秀。這些藝術造型使人們在審美情趣的愉悅中,感受到吉祥物所預示的幸福未來。
推薦閱讀:
徽派建築-馬頭牆
潮汕建築風格特點——五行山牆
镬耳樓:嶺南傳統居民建築
風火牆的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