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亭花林:專攻實用的花林大雄寶殿
日期:2016/12/14 13:20:21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鹽亭縣富驿鎮花林鄉花林中心小學裡,有座遠近聞名的大雄寶殿。
這座大雄寶殿,常簡稱為大雄殿,是綿陽大市境內所存不多的明代建築之一。陳永樂編著的《綿陽文化旅游大觀》這樣簡略的記錄了花林大雄寶殿:“花林大雄殿,坐落在鹽亭縣花林鄉,現(2006)為鄉人民政府駐地,占地面積2405平方米。大雄殿始建於唐,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重修。1986年,鹽亭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大雄寶殿本是花林寺的一部分,半個多世紀以來,亦寺廟亦學校。在民國三十二年時,花林寺右廟設第二完小,附設初中班,解放後的五0年,設完小。後來把大雄寶殿從花林寺剝離出來,寺校分家,繼成為鄉政府駐地後,又成為花林小學的一部分。
大雄殿坐北向南,闊三進五,長方屋基條石砌邊,石板鋪地,明顯高於周圍。屋身全木結構,四牆穿斗,殿內抬梁,柱頭桶粗,梁檩抱大,斗拱廣施,椽條厚重。屋頂為歇山式,青色筒瓦覆面,滴水檐瓦刻獸面,鸱吻吞脊,無寶頂,飛檐翹角上各有瑞獸二。縱觀大雄寶殿,無雕梁畫棟之感,不事華麗,專攻實用。
大殿幾處大木上書寫很多字,站在地上,有“大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幾字可辨,看來此殿保留至今已滿400年。400年裡,地震等自然災害多次光臨,兵燹、文ge等不期而遇,大雄寶殿為什麼能經受住這些考驗,留傳至今呢?
先來看看花林大雄寶殿的全木結構特點。
一.抬梁和穿斗結構屋身相結合
四面牆壁用穿斗結構,殿內采用抬梁結構,兩者相結合,既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殿堂的穩定性,又盡可能地增大了室內抬空面積。
二.廣施斗拱
檐柱四,每柱桶粗,四柱上貫通桶粗大木一根,大木上用厚木板墊平,上有轉角斗拱、柱間斗拱和柱頭斗拱。柱頭斗拱和柱間斗拱共計六朵,各施彩繪,似六朵盛開的花朵,柱間斗拱四朵,其中明間二朵,次間各一朵,明間、此間和轉角斗拱各不相同。
四面牆體轉角處各施轉角十字斗拱一朵,前面兩朵彩繪,後面兩朵素色。
四牆穿斗柱頭上、穿斗斗枋橫木間、殿內抬梁兩層梁木間、連接抬梁梁架的兩層橫木之間、其余上下兩層木料間,空間大則廣施十字斗拱,空間小常施單斗。斗拱數量難以計數,斗拱的廣泛使用,讓上面的重力很均勻地卸傳至下層,下層也四平八穩地支撐起上層。
三.殿堂斗拱隨勢造型,講究實用
現場考察時,發現大雄殿的斗拱隨勢造型,各不相同,不似很多地方的斗拱那樣千篇一律。
斜拱上的菱形墊木斗。斜拱上的“斗”大多不似橫豎方向上的升斗那樣中規中矩,而是廣泛采用了菱形“斗”的形式,菱形斗實際就是一塊有統一形狀的菱形墊木。大雄寶殿經受了400年時間考驗,時間也證明了這種菱形斗和普通斗相結合是合適的。
一朵斗拱各面對稱、出跳、斗的數量各不相同。有的斗拱為二跳多踩斗拱,昂上第一跳裡,有的面三踩,有的面兩踩,有的面一踩,第二跳裡,有的面五踩,有的面一二踩。有的斗拱昂上為拱,拱不上翹,一端有斗,一端無斗……
斗拱兩跳重心不一致。我們平時看到的斗拱,幾跳就似幾層花瓣,每層花瓣都以花心(昂)為中心層層累加。而花林大雄寶殿的斗拱裡,有幾朵卻呈現了兩跳重心不一致的現象。昂上花開,第二跳卻以第一跳的某一個斗為中心,花開四散。
穿斗間,梁間和檩條間十字斗和單斗較多。大雄寶殿四牆穿斗,柱上施斗拱。殿內抬梁形式,在抬梁兩層之間,在連接抬梁的兩層橫木之間,在穿斗仿木之間,十字斗拱廣泛適應,間隙很小的兩層架空木料之間,常設單斗。
大雄寶殿的這些結構特點,是它能歷經400年風雨而至今完好的重要原因。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建築如何抗震?木結構建築"以柔克剛"
江南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保國寺
中國現存最壯觀的木構
中國古建築梁柱間的特色構件——雀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