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近距離感受古代木雕造像藝術

近距離感受古代木雕造像藝術

日期:2016/12/14 13:11:3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木質《關公》造像

木質《關公》造像

   笕橋民辦博物館今起展出“菩提妙相”

    “與石刻佛像、泥塑佛像和銅鐵鑄佛的出現不同,木雕佛像的源頭在民間而不是寺院,非常‘接地氣’。然而一直以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蘇州人吳小剛,收藏木雕造像已經20年。

    昨天,他從自己近千件藏品中,挑出30余件,帶到位於江干區笕橋鎮的江南錫器博物館,舉辦一場“菩提妙相——萬緣堂珍藏木雕造像展”,要展示我國傳統木雕工藝在佛教造像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歷史變遷。

    吳小剛的收藏,開始於1996年。

    “我一直認為木頭這個東西有一個生長性,會長大,是活的,有靈性的,這是很細微的一種感覺。”他說。

    要知道,目前最早的木雕佛像是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1900年10月在新疆尼雅寺廟廢墟中挖掘到的漢代木雕立佛,現存大英博物館,被視作中國“絲綢之路”的瑰寶。

    “國外一流的博物館,基本上都珍藏有精湛的木雕作品,有些甚至是獨一無二的。”吳小剛介紹說。相對於具有澆鑄范本的金屬造像來說,木雕以其特色各異的木料、匠心獨具的造型、精工細作的流程、各類材質相嵌的技藝等,格外珍貴。

    “主要就是因為木雕在保存上,要考慮空氣溫濕度、防蟲等因素,不易留存,因此現在元代以上的東西比較少,像我收藏了這麼些年,元代以上的不過十多件。”在吳小剛看來,中國最好的雕塑還是在唐宋的時候出現的,元、明、清,慢慢地雕塑水平有所下降。

    當然,每個地區的雕刻風格也不盡相同。

    比如江浙地區,給人的感覺是雕工很精致。“比如我們這次展出的有一座觀音,‘紅皮殼’(外面塗有紅漆)那件,其實它最外面還‘掛’有一層金漆,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吳小剛說,“刷一層紅漆,再上一遍金漆,主要是反射出的金色,特別燦爛,好看,這是江浙一帶木雕造像的特點。”

    福建的木雕風格多是彩漆或者在人物的衣皺邊緣做細致的修飾,“我們這次帶來一座關公,就是這樣。”他說,山西的比較大氣、粗犷,刀法簡練;湖南的湘雕也有個鑒別方法,“造像胸部铠甲一般是镂空雕刻,顯示工藝高超。”

    此次展出,將一直持續1個半月。地址在笕橋鎮機場路250號6幢2樓。除周一閉館外,每天上午9點半到下午2點半開館,免費參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