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陝北窯洞

陝北窯洞

日期:2016/12/14 13:17:0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在很久很久以前,風從遙遠的北方把黃土帶到中國的西北高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於是就形成了陝北這塊面積廣闊、土層綿厚的黃土地。在這片土地上,自從有了人,便有了窯洞。而這些窯洞正是黃帝子孫繁衍、生息、創造燦爛文化的地方。

    位於黃河中游、屬黃土高原丘陵的溝壑區的延安地區,無論是城鎮或鄉村,時至今日,窯洞仍是人們最主要的居住形式。我從小就知道有窯洞,然而只有最近去了一趟延安地區,並在最原始的土窯洞裡住過幾天以後,才算真正對窯洞有了了解。人類的居室大都因地制宜而營造,在黃土高原表現得尤為突出。黃土高原的土崖畔上,正是開掘洞窟的天然地形。土窯洞省工省力,冬暖夏涼,十分適宜居住生活。早在新石器時代,黃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就在以黃土層為壁體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簡單的穴居和淺穴居,並逐漸形成聚落。


    陝北窯洞有靠山土窯、石料接口土窯、平地石砌窯多種,一般城市裡以石、磚窯居多,而農村則多是土窯或石料接口土窯。陝北窯洞以靠山窯為最典型。它們是在天然土壁內開鑿橫洞,往往數洞相連,或上下數層,有的在洞內加砌磚券或石券,以防止泥土崩潰,或在洞外砌磚牆,以保護崖面。規模較大的在崖外建房屋,組成院落,成為靠崖窯院。


    我來到這裡的延長縣羅子山鄉時,正碰上一家人在建新的窯洞。一眼望去,一排四孔的土窯洞已基本成形,窯洞背靠黃土面朝大路,其上方也開掘出兩孔土窯洞,從洞裡掘出的土正好覆蓋在下層土窯上方成為平坦的房頂。有好幾個小伙子參加建窯勞動,他們告訴我,冬季農閒的時候才是修窯洞的最好時機,平時很難遇上,我慶幸能夠碰到這麼個好機會,並和小伙子們攀談起來。他們說,修建新窯洞有不少講究。首先是要找人看風水,擇地形。選擇挖窯洞地方的土質十分重要,必須是粘土。窯洞要向陽,背靠山,面朝開闊地帶。

    新建的窯洞還是傳統格式,從外面看4孔要各開門戶,走到裡面可以發現它們有隧道式小門互通,成為一個整體,聯系著這個家族的所有成員。窯洞寬約4米,縱深約5米,高約3米,兩壁的黃土面被刮切得十分平整光滑。穹頂呈半圓形。這使本來就比較寬敞的窯洞顯得很高,空間很大。從中間一孔窯的裡壁向內開有隧道式的小門,通向一個完全黑暗的小窯洞,那裡是儲藏糧食等物品的庫房。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