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鎮江清真寺

鎮江清真寺

日期:2016/12/14 13:14:5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明代古潤禮拜寺記碑額

    清真寺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開展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回族等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生活中心。鎮江伊斯蘭教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300余年歷史,鎮江是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最早的城市之一。

    從唐代開始,阿拉伯半島的穆斯林商人沿著古絲綢之路帶著珠寶、土特產、古蘭經到鎮江進行貿易,並傳播伊斯蘭教。唐、宋、元代鎮江伊斯蘭教得到廣泛的發展,到民國初期,伊斯蘭教到了鼎盛時期。山巷清真寺齋拜時有千余人。據史料記載,僅鎮江城區歷史上就曾有9所清真寺,清真寺之多,僅次於南京,居全省第二位。

    除山巷清真寺、剪子巷清真寺保留至今外,其余多因屢遭戰火而毀滅。改革開放以來,各級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宗教工作,被占用的清真寺予以歸還,因城市建設被拆除的清真寺移址重建,新寺都具有濃郁的阿拉伯建築風格。

    1.阜民街清真寺

    據明代萬歷二十四年《鎮江府志》記載:“清真禮拜寺唐貞觀二年(628年)始建於仁安坊阜民街。明洪武年間(1368-1398)毀,後再建。”地點在今五條街網巾橋附近,是鎮江歷史上最早的清真寺。

    寺內唐代古井欄,現保存於學府路古潤禮拜寺。1992年在中山東路招商市場建築工地開挖地基時,出土了三件玻璃器具,經文物部門鑒定,其中兩件為來自古波斯帝國的玻璃柄具,證明這是唐代來鎮貿易的阿拉伯穆斯林商人在清真寺沐浴的用品,鎮江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金基厚先生認為這些古伊斯蘭玻璃柄具,就是穆斯林早期牙刷柄,是鎮江最早的伊斯蘭教文物,為研究鎮江伊斯蘭教文化提供了寶貴史料。

古潤禮拜寺


    2.剪子巷清真寺(原名古潤禮拜寺)

    隨著來鎮貿易的穆斯林日益增多,且長期在鎮定居,原阜民街清真寺已不能滿足宗教生活的需要,由穆斯林集資,將清真寺移建於剪子巷北端。

    據清光緒《丹徒縣志》記載:“清真寺在城內剪子巷,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移此”。寺內面積約1300平方米,有禮拜殿、照壁、經房、水房等設施。

禮拜大殿


    在剪子巷清真寺南有大爸爸巷,北有小爸爸巷,寺右側有清真寺巷。在剪子巷附近的千秋橋街、馬家巷、中街等街巷,都是穆斯林集中居住的街巷,反映出穆斯林有圍繞清真寺集中居住的特點。剪子巷清真寺是我國最早的清真寺之一,寺內保存有宋元時期以三種阿拉伯文體書寫的禮拜朝向碑、明代古潤禮拜寺記碑額、清代三次修建碑等一批伊斯蘭教文物,現已移至古潤禮拜寺保存。

推薦閱讀:

興化一北宋古寺建築群遺址被列市級文保單位

日壇公園古建築修繕工程日前已經主體完工

揚州運河中屹立“南方大雁塔”

甘肅舟曲發現3處宋代摩崖石刻 距今已近千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