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位於我國河南省安陽市,是中國第一個有文獻記載並為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都城遺址。在這裡先後出土了數量驚人的甲骨文、青銅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統地展現出3300年前中國商代都城的風貌,為這一人類文明史上重要歷史階段的存在提供了堅實證據。近年來,殷墟仍不斷有大量的重要發現,呈現出巨大的考古潛力。

甲骨文被認為是從一個偶然機會中發現的。1899年清王朝國子監祭酒、金石學家王懿榮從一味中藥“龍骨”上面發現刻有一種不認識的古代文字。經過研究,才弄清這種“龍骨”有的是龜甲,有的是牛肩胛骨。後來,人們把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安陽殷墟出土的數以萬計的青銅器,大至可分為青銅禮器、青銅武器和工具、馬車或木器上的青銅制品、純粹為死者陪葬的冥器。在目前的收集中,青銅禮器量最多,種類主要有鼎、尊、觚、爵、斝、方彝、盤、盂、觯、壺、簋、甗、卣等等。大部分青銅器物上有華麗圖案裝飾,
象征著深刻的社會和歷史意義,其中占主要位置的紋飾是一種被稱作為“饕餮”的神獸紋樣。“饕餮”紋樣的突出特征有巨目、闊口、柱角、利爪、蛇身等,實際已是一種糅合了的圖騰崇拜形象。

安陽殷墟都城遺址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殷墟都城概念南至朝歌、北至內丘約有200多公裡,史記中曾記載殷纣王時期這裡到處都建有別宮離館。殷墟的中心地帶有洹水,南約20余公裡有湯水,再南20余公裡有淇水,北約20余公裡有漳水,再北有滏陽水等,這些水流均勻分布,都西出太行,東流直接或合水匯入黃河。甲骨文中明確記載,商王常涉河東或乘舟到黃河。殷墟西有太行、東有大河天然屏障,松軟的黃沙土地,最適宜原始先民繁衍生存。
推薦閱讀:
庫木吐喇千佛洞
客廳茶幾組合櫃擺放也講風水
江西新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 面積約2.4萬平方米
浦城石陂驚現古代干屍 專家認為是閩北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