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南陽鎮人均純收入穩步增長

南陽鎮人均純收入穩步增長

日期:2016/12/16 17:59:29      編輯:古代建築
 南陽鎮位於微山湖北端的南陽湖中,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在空曠遼闊的南陽湖裡,零星散落著80多個小島嶼,構成隔水相望的奇特北方水鄉景觀。南陽鎮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令人流連忘返,提供了休閒度假的去處。近年來,南陽鎮充分發揮古鎮優勢,抓住機遇,突出重點,采取措施,整合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加快旅游開發和經濟社會發展步伐,推進全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2008年南陽古鎮被評為山東省十個“最具發展魅力的旅游鄉鎮”,獲“山東省生態經濟二十強鄉鎮”。2007至2009年,一般預算內收入分別為365萬元、491萬元、947萬元;人均純收入為3907元、4615元、5272元,實現穩步增長。

   構築三區兩帶一建設

   南陽鎮擁有廣闊的湖面,水生經濟植物50多種,魚、蝦、貝類近百種。南陽鎮作為運河四大名鎮之一,古鎮上曾有新河神廟、傑閣跨河、魁星樓、關帝廟、長橋臥波等30多處名勝古跡,雖經歲月洗禮,至今仍保留著部分歷史遺跡。

   作為古鎮的南陽島四面環水,有石拱橋橫臥古運河上,連接著運河兩岸的人家。南陽街上店鋪林立,鎮上人家瀕河而居,依運河而建的房捨,狹窄的街巷,青青的石板路,長長的木板門,充滿了濃郁的古鎮氣息,引起更多人的青睐,成為運河文化的一朵奇葩。清澈的運河,古樸的民風,以船代步的葉葉小舟,進入南陽,處處見到漁民排船織網,下湖捉魚,采蓮摘菱,修然垂釣,無不透出獨特的漁家人文景觀。登陸湖島,看漁家婚禮、魚鷹暢游、手工編織,聽漁鄉傳奇故事、漁歌唱腔,能切身感受到多彩的漁家風情。

   近年來,南陽鎮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大力實施“生態立鎮,旅游興鎮”發展戰略,提出構築“三區、兩帶、一建設”的經濟發展新框架,走富民強鎮的路子。“三區”指名特優水產品養殖區、網箱養殖區及生態示范區,利用大湖水豐質優的有利條件,養殖以河蟹為主的名特優水產品11000畝,建設以觀光農漁湖業為主的生態示范區1處;“兩帶”即水生經濟植物種植帶和淺水藕種植帶,利用湖面及澇窪地栽種水生經濟植物15000畝,淺水藕1000畝;“一建設”是以保護性建設為主的古鎮建設,進一步推動古鎮旅游業發展,進而帶動休閒、旅游農業的發展,促進全鎮旅游社會收入顯著增加。

  超兩成水生植物面積

   南陽鎮圍繞“生態立鎮、旅游興鎮”戰略,發展古鎮旅游、大湖觀光、康體休閒、生態旅游,通過有效開發和管理,進一步促進生態環境、旅游資源、農業資源的悉心保護、有效利用,提高了群眾收入,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

   南陽鎮所轄湖面15萬畝,湖內居住人口2萬人。目前,已有水生植物面積3.5萬畝,(其中,蘆葦1.5萬畝,荷花1萬畝,人工種植菱、芡等大湖水生經濟植物1.5萬畝),沿湖西大堤一帶種植淺水藕0.3萬畝。南陽鎮計劃建設濕地保護區總面積8萬畝(不含自然水面)。

   建起漁家樂一條街

   南陽鎮以王蘇白村為主進行民俗村設施配套,通過招商引資5500余萬元,按照一村兩園的格局建起綠色長廊、沙灘浴場、釣魚台、賞荷亭、飼養基地,鋪設了石板路,建立了漁家牌坊,與生態家園“一池三改”相結合建起了漁家樂一條街等;在全鎮旅游工作的帶動輻射下,東姚村以萬畝大豆種植區為依托,營造了綠色種植、荷花觀賞的特色風景,深得游客的喜愛;同時還有丁樓等村,它們各具特色,與古鎮相呼應,為游客所接納。

   南陽鎮圍繞旅游抓招商,增強服務意識,優化招商環境,讓更多的客商到南陽古鎮投資興業。同時圍繞古鎮、運河、民俗、生態等旅游資源,依據規劃包裝項目,編制了旅游項目招商書,吸引有實力的企業財團投資開發旅游項目。並設立專項資金,對每戶參與漁家樂項目的群眾予以5000元的獎勵扶持,加強與國旅集團等大型旅游戰略投資者的聯絡與合作,提高南陽古鎮旅游開發建設的規模和檔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