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入震澤定見禹王廟
日期:2016/12/14 12:57:4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禹王廟
西山衙甪裡是個好地方,天氣好的日子可以直接望到湖州和宜興。隔湖望浙江,層層山巒隱隱約約,如在天邊。遙想4千多年前,大禹治水至太湖,雙腳泥水,渾身汗濕。他或許站在缥缈峰頂,瞭望遠山近水,那種功成名就的欣慰,留下了一臉燦爛的笑容。如今這個笑容長留在了太湖西端邊的禹王廟裡,定格於那個大禹雕塑像上。
禹王廟坐落在衙甪裡古村的鄭泾港北端,一條明代的石碼頭就在禹王廟的旁邊。碼頭深入湖中,石板依然留給我們無窮的遐想。沿湖邊是猶如城頭上的女兒牆的那種垛口,鋸刺型的,據說是當年太平軍抵抗清軍的堡壘遺存。但細看砌磚都是新的,看來也是重新修建過,是否原樣已不可知。清鹹豐十年(1860)十一月,太平軍侍王李世賢率水軍自溧陽出發,攻克西山,在禹王廟前築土城,架火炮,擊敗來犯的東山總兵王之敬。忠王李秀成進軍浙江時,也曾駐軍於此。
禹王廟
禹王廟存留的古建應該是大殿。據門口立牌上所說,西山禹王廟現為太湖中僅存的一座禹王廟,1984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悠久,始建無考,但遠在南朝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已有重修的文字記載。1400多年來,屢毀屢建,歷經風雨滄桑,歷史上最近一次重修是在清嘉慶十四年(1804年),殿壁嵌有重修碑記一塊。禹王廟有大殿三間,楠木梁柱,高10米,單檐歇山式,四只戗角,正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青石御路一方,為明代遺物,刻雙龍戲珠。廟旁石碑題字“萬頃波濤一望收”,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胡厥文書。廟四周,湖山毓秀,廟旁地上,有菜籽大小的鐵色砂粒,是傳說中大禹鑄鐵釜、斬妖龍時留下的。國民黨元老李根源曾這樣評價禹王廟,“甪裡洲三面臨水,山水秀聚,超轶塵凡,當為湖中名勝第一。”“甪裡梨雲”碑豎立在大門進口的梨雲亭中,為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巢園老人題,因古時甪裡遍植梨樹,花開如雲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