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最完好四大古城之平遙古城
日期:2016/12/14 13:03:5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都說山西好風光。其實在山西最具有代表性的應該就屬平遙古城了。它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làng)中、雲南麗江、安徽歙(Shè)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縣城之一(另一座為麗江古城)。
平遙古城在山西的平遙縣內。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范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在以前被叫做“古陶”,明朝初期的時候,為了防御外族,開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在舊牆跟的基礎上重新修建,並且整個牆都用磚包著。後來在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康熙四十三年因為皇帝西巡的時候經過平遙,就又建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
平遙的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裡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2009年,平遙古城榮膺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再獲殊榮。平遙縣最初是屬於晉國管轄的,後來又經趙國,北魏的統治,最終改名平遙縣。清代晚期的時候,平遙因有很多票號而被叫做“古代中國華爾街”最有名的就是“日升昌”這個票號了。平遙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有“龜城”的稱號。
街道的布局是“土”字形,建築布局遵從八卦的方位,城內外有各類遺址、古建築300多處,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鋪保存完好,被稱作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而且,現在存有6座城門甕城、4座角樓和72座敵樓,除了在2004年倒塌的南城門之外,大部分都保存完好。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核心組成部分。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鎮國寺、雙林寺和平遙文廟等也都被納入世界遺產的保護范圍。因為它的建築保存完整性,而獲得了很多殊榮,比如“華夏第一古城”“中國十大古城”榮譽稱號,不僅在國內有名,在國外也被評為是全世界最值得去44個地方中的其中一個。下面就來說一說平遙古城的布局吧。
它的交通脈絡由縱橫交錯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構成。南大街是平遙古城的中軸線,北邊是起東、西大街的銜接處,南到大南門(迎熏門),用古市樓的形式貫穿南北,街道兩旁,都是老字號與傳統店鋪,是最繁盛的傳統商業街,而西大街,是東大街和南大街北端相交,與東大街呈一條筆直貫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就誕生於古城西大街,被稱為“大清金融第一街”。
八小街和七十二條蚰蜒巷,名稱各有由來,有的得名於附近的建築或醒目標志,例如衙門街、書院街、等;有的因祠廟得名例如文廟街等;有的得名於當地的大戶,例如趙舉人街、雷家院街等;古城東北角有一座相對封閉的城中之城,類似於古代城市中的坊,附近的四條街道也就被命名為東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還有一些街巷則已經無法探究名稱來歷了,例如仁義街、甜水巷等。平遙古城的民居,都是以磚牆瓦頂的木結構四合院為主,左右對稱,尊卑有序。
大家族就修建二進、三進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間一般是用垂花門分隔。進門通常建有磚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礎、門柱、石鼓多用石雕裝飾。民間有句俗語:“平遙古城十大怪”,其中一條是“房子半邊蓋。”平遙民居之所以大多為單坡內落水,流傳最廣的說法稱之為“四水歸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跟山西的氣候有關,來平遙必須看的景點有很多啊,就簡單舉幾個例子吧,比如平遙城牆平遙縣衙博物館、平遙文廟學宮博物館、清虛觀—明清一條街城隍廟、財神廟鎮國寺雙林寺等還有很多值得去走一走的地方。而且要是去的巧說不定還能趕上平遙國際電影節,可以看到很多大師的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