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殊像寺

殊像寺

日期:2016/12/14 13:01:4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據寺內碑文記載;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年),乾隆陪皇太後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殊像寺進香,見文殊妙相莊嚴,令人起敬,「默識其像以歸」。佛經中有「東方主尊菩薩是文殊,有時現比丘像,有時現國王像」的說法。而「文殊」又譯「曼殊」,「曼殊」與「滿洲」音近,所以西藏達賴喇嘛進丹書時,稱清朝皇帝為「曼殊師利大皇帝」。又因清廷有乾隆皇帝出生承德獅子園傳言,進而有人就附會傳說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薩轉世。乾隆和太後對此不加可否。回到京師,太後就令人按五台山文殊模樣雕刻石像供於香山寶相寺。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年),特命內務府仿五台山殊像寺現制,按香山文殊相貌在承德修建此廟。殊像寺落成時,乾隆參加瞻禮,並作詩道:「殊像全規台廟模,撰辰慶落禮曼殊。金經蒙古猶常有,寶帙皇朝可獨無?譯以國書宣白業,習之修土翊浮圖。雖然名實期相稱,師利應嗤謂是乎。」該廟喇嘛皆為滿族,故清廷對此處按家廟管理。


    殊像寺為典型漢式寺廟,東西一百一十五米,南北兩百米,占地面積二十七公頃。采用庭園布局手法,大規模疊砌假山,散植松樹,創造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河北承德殊像寺石獅

    山門面南,面闊三楹,進深兩間,單檐歇山頂,內供護法神哼、哈二將。山門前左右置石獅一對,兩側設腰門。過門殿兩側有鐘、鼓樓,均為面闊三楹,進深一間,單檐歇山。山門正北為天王殿,面闊五楹,進深兩間,單檐歇山。前後檐封木壁板,中三間設歡門,稍間開歡窗,殿兩側置腰牆,界以一進院落,腰牆辟腰門與二進相通。天王殿北兩側為東、西配殿,東殿名「馔香室」,西殿名「演梵堂」。天王殿正北地勢增高,上多級大石階可登月台,月台北建「會乘殿」。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