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四川烏尤寺

四川烏尤寺

日期:2016/12/14 13:06:5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太虛法師1930年途經烏尤寺時撰書“止息亭”聯:“雲影波光天上下;松濤竹韻水中央”。烏尤寺止息亭:在四川樂山市東一公裡沫水(即大渡河)、若水(即青衣江)、府河(即岷江)匯合處的烏尤山上。烏尤山原與凌雲山相連,戰國秦昭王時,蜀郡太守李冰為避沫水之害,將其鑿開,故又稱離堆。山上有寺,原名正覺寺,創建於唐,北宋改今名。今寺內存有明、清時建築的天王殿、彌勒殿、如來殿、大雄殿。大雄殿內釋迦牟尼、文殊、普賢像系香樟木精雕細镂而成,全身鍍金,高約三米;寺中的爾雅台,相傳是漢代郭捨人注釋《爾雅》之地,爾雅台右側臨江絕壁鑿有明嘉靖樂山人彭汝實所書“中流砥柱”四個大字。

    若你名山大川游一圈,來到天府之國,不可不去烏尤山;來到烏尤山,不能不游烏尤寺;而走進烏尤寺,又不能不看、不讀、不品味關注那些飽含著濃重的佛教文化氣息的楹聯。如宋代名士張方的詩,寫出了烏尤山的氣勢:“竹橋沙水烏尤渡,絕壁孤崖意氣驕。故與凌雲分半坐,僧窗假寐見金蕉。”烏尤寺一改我國大多數寺廟方正規矩的布局,樓閣亭台錯落其間,依山取勢,曲徑通幽,布局巧妙,匠心獨運,在我國寺廟園林建築中別具一格,是我國漢傳佛教寺院布局最精巧、完備的梵剎之一。寺中還有羅漢堂等許多樓台殿宇,錯落有致,綠瓦紅牆,掩映其間,景色佳麗。

    止息亭即烏尤寺中供人休息、觀賞之地。寺門正中為趙熙所書寫“烏尤寺”三個大字,兩側的對聯為:“寺門高開洞庭野,蒼崖半入雲濤堆”。此聯集杜甫、蘇轼詩句而成,上聯摘自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下聯摘自蘇轼《武昌西山》。烏尤寺現存匾聯均為清晚期和民國時作品,多達48幅。在全山不同地點的建築上,與建築內涵及其所在的自然環境相適應,展示出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從前山起到絕頂到後山,有序變換,引導眾生逐步進入佛家境界。佚名撰聯切情扣景:“雨過林霏清石氣;秋將山翠入詩心”。中有宋人趙堯生題辭∶“登山有道,綜行則不踬,與君且住為佳。”題辭今已廢。此乃真知灼見,可惜時人急於功利,屢踬而不思,令人歎惋不已。是流氓不裝君子,是石頭不裝金子,是爺爺不裝孫子,是閨秀不裝婊子。止乎禮義,止於至善,自強不息的亭意既息事寧人又催人奮進。

    這是一副寫景佳聯,詞匯簡潔。通過對烏尤山雨後秋景的描寫,來襯托烏尤寺止息亭休閒清爽、香色幽靜的自然景觀。雨過千枝爭滴翠,在風景描寫之中已開始寓意釋理禅機,將游人引向佛家深沉意境。上聯用分的手法,通過寫雨後、森林、霏、石氣四種景觀,作墨止息亭的景色特征,帶有鮮活強烈的個性色彩。烏尤山四面環水,煙霏雲斂,孤蜂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綠蔭重疊,宛如一堆碧玉浮於江濤之中。品讀後,止息亭的主要景觀就一一刻入腦海。“雨過”是時間,“林”“霏”“石氣”是物景。雨後初霏,天籁碧玉如鏡,萬物碧綠如洗。陽光普照在地,愈來愈薄的雲氣彌滿林間,似輕紗缭繞著林梢,霞蔚雲蒸。漸漸輕盈、袅袅地升起,在陽光的照射下,霓虹折射出七彩光環,顯現宋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所描繪“日出而林霏開”之佳景。峻峭的巖石裸露,被秋風沖刷後,潔淨碧新,陽光一照,吐出縷縷如煙如霧似的青氣,款款地向空中散發。整個景象彌漫,給人以一種幽深、寂靜的感覺。試想,如果此時此地不是幽深靜谧之至,何能看到、體味本沒有的“石氣”靈動。作者用一“清”字把“雨過”“林霏”和“石氣”相連,不僅把點景組成一幅飄若浮雲之全景,而且點出了這幅風景畫“清”的特色,好一個“清”字在這裡被用神用活用絕。

    下聯是全景的素描,“山翠”是指烏尤山山色的翠綠欲滴,“秋”既是季節名詞,又是整個秋之美景的代用詞,作者還通過“將”“入”兩字的修飾,使“秋”帶有人格化的特色;“入”字在下聯中是關鍵字,它不僅寫出“山翠入詩心”的詩畫程度,而且還使“秋”字擬人化,“秋”好象人那樣將整個婀娜秀麗的山色注入詩心。但是,本句的落腳點既不在“秋”“山翠”,也不在“入”字上,而是在“詩心”兩字,“詩”是一種語言形式,也是美妙的代名詞。虛幻境界的“詩心”內涵淵博,無邊無際,聯文意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用不盡意的詞來描繪不盡言的秋景,引人入勝,確是恰到好處,獨具匠心,使人讀後可盡情地發揮自己超時空的想象力,去領略“詩心”中的翠綠山色和秋的勝景,韻味無窮,比平鋪直敘的白描手法要高妙得多。本聯雖看似寫景,但在景中卻蘊藏著作者的深情。盡寫烏尤山雨洗茂林修竹之景致,讀來令人心曠神怡。作者通過對止息亭幽雅、寂靜的世外桃源般物的描寫來寄托自己高潔、恬淡、雅靜的情懷和志向,含蘊豐富,耐人尋味;另外,本聯措詞華麗而不失之妖艷,給人以耳目一新的美感,對仗也十分工整,韻律回旋,語意交融,節奏明快。

    其它描寫寺廟詩句亦美不勝收,烏尤山景色幽美,無論是三江春漲,還是煙雨秋波,回黃轉綠都極富詩情畫意。清人張船山有詩贊美:“凌雲西岸古嘉州,江水潺潺繞郭流,綠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烏尤。”歲月流走,帆影漸遠,先賢逝去,逝者如斯。但佛眼相看風韻猶存,古跡尤在,駐足不前攬物懷古,感慨油然而生。靜坐常思已過;閒談莫論人非。“不作風波於世上,別有天地非人間”。此聯系清代文學家、書畫家王文治撰書。清末書法家黃雲鹄撰,太虛法師書:“階循鳥道侵紅藓,寺隱烏龍傍綠天。”也寓意深遠,心向往之。心非內外中間得無所得;法離見聞知覺生即不生。筆者學淺禮疏。慨佛法之精深,慨歎古人之意遠,再慨歎吾輩之無聊。

推薦閱讀:

情系徑山古剎 余杭區為徑山寺復建“雪中送電”

北京隆福寺

不得不看的書房風水圖

五樣家飾巧改新婚家庭風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