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基督教聖保羅堂
日期:2016/12/14 12:56:3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保羅堂位於太平南路396號,是南京現存最早的基督教聖公會禮拜堂之一。
聖公會是基督教中的一個教派,1909年由美籍傳教士季盟濟傳入南京,1910年開始在馬府街傳教。1912年,季盟濟等人在門簾橋大街(今太平南路)購置田產,次年建造了一座小禮拜堂,命名為“聖保羅堂”。1920年,季盟濟會長從美國華盛頓教堂一位聖公會信徒那裡募集到一筆數額不菲的捐款,於是籌劃擴建新的教堂。1922年在原址興建,1923年竣工,仍稱“聖保羅堂”。
新建的教堂由金陵大學的建築師齊兆昌設計監造,陳明記營造廠承建,工程造價1.2萬美元(折合當時銀子4.8萬兩)。聖保羅教堂是一座樸素典雅的歐洲鄉村式小教堂,由聖殿(又稱大禮拜堂)、鐘樓、神職人員宿捨和膳房組成,建築面積約八百平方米。主建築聖殿坐南朝北,磚木結構,局部高三層,通面闊八間11米,進深十一檩13.47米,高11米,連鐘樓在內,建築面積485平方米。聖殿外牆下部用的是明城牆磚,上部用的是青磚,全部經過加工磨光。牆壁以清水勾縫。聖殿為普通人字形屋頂,木結構,屋面覆方形水泥平瓦。聖殿的所有窗台、門套以及鐘樓的垛堞、封頂,全部采用經過精制磨光的鎮江高資白礬石砌築而成;殿內的讀經台、講壇、洗禮池、聖壇、欄桿和望柱等也是采用同樣的白石砌築。在殿內石面上,刻有穆通甫繕寫的經文,由聖公會的江鑒祖會長在經文上貼上了金箔。聖殿與鐘樓相連,鐘樓高18.2米,上面懸掛有一口直徑達二米的銅鐘,在鐘樓的中部為水泥砌築的螺旋式階梯,共四十余級,緣梯而上,可至鐘樓頂端。
1937年,日軍攻陷南京後,聖保羅堂部分建築遭到破壞,但主建築僥幸保存下來。1943年3月,教堂被日本憲兵隊占用。抗戰勝利後,基督教聖公會收回教產,由傅、湯兩位牧師清理教堂,重修大門,修葺房屋,種植花草,始復舊觀。1959年初,南京市各教派聯合,聖保羅堂更名為“太平路教堂”。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間,教堂被江蘇光學儀器廠占用,講壇、聖壇遭到毀壞,牆上經文也被破壞。直到1984年4月,該教堂才歸還給南京基督教三自愛國會。經過牧師郭樂的修復,1985年7月28日,聖保羅堂重新正式開堂。
1982年,聖保羅堂建築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閱讀:
南京九華山三藏塔
肇慶端州古城牆
考古工地挖出王府遺址和神秘地下室
甘肅斥資億元保護和修復武威天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