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慈相寺

慈相寺

日期:2016/12/14 12:34:1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慈相寺位於距離平遙縣城10公裡處的冀郭村東北隅,古名“聖俱寺”。慈相寺之創建年代,至遲在唐肅宗時期(756—763)。宋仁宗慶歷年間始建麓台塔,皇祐三年(1051)改為慈相寺。宋末寺焚塔毀,金天會年間在舊塔址起塔,又修殿宇、樓亭十多座。現存除正殿與磚塔為金代遺物外,余者是清代重建之物。 

    寺院坐北向南,前後三進院落。南枕丘亘,北臨櫻澗河,占地22427平方米,山水映抱,蔚為壯觀。中軸線上自南而北為山門、戲台、前殿、正殿和麓台塔,東西兩側有鐘鼓樓和廊窯。此外,寺內現存碑碣8通,古柏5株。 
    主建築大雄寶殿五間,殿頂懸山式,徹上露明造,用材碩大古樸。殿內現存“三身佛”坐像和壁畫100余平方米,均系金代作品,而且是高手之作。 
    麓台塔平面八角形,高48.2米,九層樓閣式磚塔。塔座南為抱廈門,四周建窯洞16孔。塔身二至七層築斗拱,八、九層為素面。塔頂為覆盆蓮瓣形,塔剎已毀。塔內空心,各層間有樓板、木梯,各層南北向開明窗。寺內所存宋慶歷六年(1046)《大宋西河郡聖俱寺麓台山碑》,高五米多,書法藝術極精,是研究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 
    2001年06月25日,慈相寺作為北宋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