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南屏村古建築群

南屏村古建築群

日期:2016/12/14 12:40:4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南屏村古建築群位於黟縣西武鄉南屏村,始建於北宋,現存主要為明清時期建築。該村東臨碧陽鎮,北至碧山鄉,因村北有山勢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全村占地16.2萬平方米,環境優美,村東西兩側的干溪匯入村北的西瓜河東流而去。全村現存300幢古民居,包括8座祠堂和諸多古民居建築,另有古井36眼及72條的古街巷。主要建築有敘秩堂、葉奎光堂、孝思樓、敦睦堂、慎思堂、倚南別墅、葉姜生宅、冰凌閣、半春園等。

    敘秩堂,為葉氏宗祠,建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清嘉慶三年(1798年)重修。坐東朝西,占地近1200平方米。祠裡歇山重檐,左右對稱,祠堂共有80根粗大圓柱,三進二天井,大門兩側有一對“黟縣青”石鼓。

    葉奎光堂,為葉姓的支祠。建於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清雍正十年和乾隆五十二年曾重修,是南屏葉姓祭祀四世祖葉圭公的會堂,坐東朝西,占地1200平方米,共有銀杏木大柱86根,三進兩天井,結構龐大,氣勢恢宏。

    孝思樓,又名小洋樓,坐東朝西,建於清末,建成時一體四宅,有過街樓和連廊相連通,其建築吸取羅馬建築中的半圓拱門和窗戶形式,洋樓平面無明顯軸線,為四層建築。其一、二層采光多用窗戶,三、四層由屋脊中央挑出樓梯。室內空間豐富,極少裝飾。

    敦睦堂,坐北朝南,建於清同治年間(1862—1874),占地近470平方米。坐北朝南,大門開在中軸線上,二進三開間二天井、前後廊,二層建築,左設廚房、偏廳,後設庭院。主屋方柱,內青磚鋪地,照壁及側門均可開啟,前後堂天棚均為花草彩繪。二層神龍保存較好且精美,有圓柱冬瓜梁額枋狀,門樓雕刻為人物故事;廚房二層、圓柱、內青磚鋪地,有方型石制貯水池。

    慎思堂,建於道光年間(1821—1850年),坐東朝西。前後二進的廊步三間屋。從青磚門罩大門進去,有庭院。院內石凳石幾齊全,左側套有小園,隔牆有一大漏空花窗,小門上方有“瑞霭”門楣石刻。

    倚南別墅,又名養老廳。建於清末,坐南朝北,占地面積143平方米。由一大三間配兩小三間構成,大三間為正廳,兩處小三間,各為一偏廳,廳左為小廚房,廳右為臥室,均為不規則形,設計精巧,構成“兩江春水當門繞,一色天光入戶來”的意境。

    南屏村整個村落布局完整,結構緊湊,保存較好,建築樸素典雅,充分利用磚、木、石進行各種題材的雕刻,有著較高的歷史、藝術研究價值。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