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劉青霞故居:河南保存最為完整的中原古典四合院

劉青霞故居:河南保存最為完整的中原古典四合院

日期:2016/12/14 12:37:2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劉青霞故居

    很多到開封旅游的外地游客可能不知道“劉青霞”這個名字,但如果聽到“南有秋瑾,北有青霞”,得知劉青霞故居是2006年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肯定興趣大增,前往一游。看到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劉青霞曾經居住過的這個保存完整的清末民初四合院,也肯定會感到不虛此行。

    劉青霞(1877-1923),原名馬青霞,河南安陽人。她出生於河南安陽蔣村一個官宦之家,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受父命嫁與開封尉氏縣大地主劉耀德為妻,故隨夫姓。劉青霞知書明理,擅詩能畫,為人豁達、善良,畢生傾盡家財捐資助學,投身革命,是一位傑出的女性。“劉青霞和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市)的‘鑒湖女俠’、近代革命志士秋瑾為同時代的人,年齡小秋瑾兩歲,出身和經歷也有諸多相似之處,因此享有‘南有秋瑾,北有青霞’的美譽。劉青霞故居建築保存之完好,不但在開封難以見到,在中原地區也不可多得。”說起劉青霞和劉青霞故居,該故居紀念館館長、助理研究員王晶侃侃而談。

    劉青霞故居紀念館是我國近代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辛亥革命志士劉青霞女士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是她從事革命活動的重要場所。劉青霞故居位於開封市順河回族區北土街劉家胡同,是目前河南省保存最為完整的中原古典建築風格四合院之一。於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封劉青霞故居,坐北朝南,建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距今已130余年,是典型的並排兩座三進四合院。左右對稱,共6個小院構成的一個整體,共有房70余間。東西兩宅各有大門,互不統屬,僅有一耳室相連。院後是一座花園,將東西兩宅連為一體。建築布局以上房中軸為主線,左右對稱,層次分明,布局嚴謹,是一座封閉式的四合院建築。整個建築從南向北,房屋檐口與屋脊逐步升高,中廳脊高於配房脊,主次十分明顯。最後的第三進院為正宅,正廳五大間(前兩進為三間),東西廂房雖然也是三間但面闊均較一、二進院稍寬,同樣可以讓人感到主次的不同,整個院落除了沿這條中軸線可直至上房外,院東側還有一條貫通南北的通道直達後花園。

    劉青霞幼承家教,知書明理,擅詩能畫,為人豁達、善良。“她深受儒家學說的影響,追求‘完善同歸’、‘樂善好施’、‘兼濟天下’的道德思想,在大災之年開鍋造飯三個月,捐巨資修建賈魯河橋,創辦養濟院,在京創辦豫學堂和河南省第一所私立女校——華英女校,她將全部家業捐給駐豫的馮玉祥將軍,用於辦學和革命事業。”吳江介紹,劉青霞沖破傳統束縛,她懷著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在匡救國難、開啟民智的事業中,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她用生命寫就了“巾帼英雄”這一光輝稱號,院中劉青霞親手栽種的一株100多年樹齡的海棠樹,至今長勢旺盛,見證了故居的興衰。

    “八朝古都的開封清代建築很多,而保存完好的民居四合院建築卻寥寥無幾。劉青霞故居則是典型清式風格的一所院落。劉青霞故居作為構成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開封重要的文物古跡之一,它既有建築的功能,又承載著歷史的信息。”吳江說,這就為開發利用,提供了充分的現實空間。

    吳江告訴記者,隨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開封要實現文化、旅游資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強市跨越的奮斗目標,保護、開發文化遺產是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和構築文化開封的重要保證。為更好地保護、展示、利用劉青霞故居,劉青霞故居周邊環境整治已納入到開封市城市建設的計劃中。2009年,市委、市政府對劉青霞故居本體進行了保護維修,使這座百年建築得以保留。2011年劉青霞故居正式對外開放,這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文化遺產開發保護工作的重視。現在的劉青霞故居已是一座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開封市“紅色游旅景區”。劉青霞故居作為劉青霞生活及奮斗的實物載體,對於當代社會教育也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