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3D抗戰紀念館浏覽量突破4億人次
日期:2016/12/14 11:21:4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大眾報業集團主辦,大眾網承辦並聯合清華美院和上海創圖共同設計開發,推出了全國首個網絡3D抗日戰爭紀念館,利用網絡虛擬技術實景再現了山東抗日戰爭的歷史,開創了在“互聯網+”時代的一種嶄新的展示和傳播手段。該館於7月7日開館上線以來,受到全球網友的持續關注,近日,累計浏覽量已突破4億人次,引發了社會的強烈反響。
據悉,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整合了數百萬字的抗戰史料文字、近萬張照片圖表、200余件文物樣本和大量反映山東抗戰的文學影音作品,內容豐富、權威,采用全景式三維立體動態浏覽方式,通過手機APP、網頁、桌面游戲、虛擬現實眼鏡等多種終端形式,以及中、英、日、韓多語種,融合三維漫游、動畫、游戲等多媒體手段,全景式再現山東抗日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目前,該網絡紀念館擁有PC版、Web版、Web高清版、手機Android版、手機iOS版共5個版本,可以滿足各類用戶的需求,成為一座可隨身攜帶的包含豐富抗戰史料的“移動展館”。
據紀念館設計開發的主要負責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清華美院張烈副教授介紹,該紀念館具有幾個獨有的重要特點,如在表現形式上,既有人們熟悉的物理空間形式,又充分利用了數字媒體所具有的豐富性、靈活性和跨平台的特性,從而在互動體驗和虛擬空間氛圍的營造上獨具優勢;在內容上,紀念館擁有山東抗戰百科全書式的海量數據和史料,可以讓觀眾深入的了解信息並方便查詢;在技術上,具有很好的適用性和擴展性,甚至可以連接虛擬現實眼鏡,讓觀眾體驗到非常真實震撼的浸入式虛擬現實場景漫游。在技術開發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張烈介紹到,最主要的是如何在海量數據的實時交互呈現前提下,保證空間的藝術效果、圖像的清晰度和運行的流暢度,為此開發團隊做了大量艱苦的開發和優化工作,最終在藝術與技術、視覺呈現和交互體驗方面達到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網上紀念館具備實體展館的展示功能,同時突破了物理時空的限制,在互動、體驗和跨媒體傳播方面獨具優勢,讓習慣於互聯網生活方式的現代人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緬懷歷史、祭奠先烈。著名設計教育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前副主席王明旨教授在觀看後,評價該網上展館“在新技術的支撐之下開創了信息時代的全新展覽方式,給人一種極具創意和創新之感,同時也為未來實體展館的建設提供了新的預想效果和審閱方式,具有廣泛的示范意義”。
(來源:國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