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3年來近10處壁畫被盜 工作者稱盜竊手法專業
日期:2016/12/14 11:03:3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近日,網名為“愛塔傳奇”的文物保護志願者唐大華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稱,山西省平遙縣有兩處文物保護單位的壁畫被盜,被盜壁畫分別位於“西良鶴村龍天廟”和“東鳳落村普照寺”。
唐大華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根據他的統計,過去3年間,山西省至少有10處古建築壁畫被盜,其中包括兩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盜竊者往往選擇保存完好的壁畫局部“下手”,導致壁畫“支離破碎”。有山西文物工作者表示,從失竊壁畫留下的痕跡來看,盜竊者手法相當“專業”。
平遙連續被曝壁畫失竊
11月21日,網名為“愛塔傳奇”的文物保護志願者唐大華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稱,山西平遙縣“西良鶴村龍天廟”內壁畫消失了。照片顯示,現在古廟的牆壁上可以看到裸露著牆體泥土,而根據唐大華此前拍攝的照片,裸露的牆體上原本繪制著多幅仙人畫像。22日,唐大華再次發布文章稱,除了龍天廟外,平遙縣“東鳳落村普照寺”壁畫也被發現失竊。
唐大華告訴北青報記者,普照寺有三進院落,曾經做過學校,後來被廢棄。2014年,他曾到普照寺調查,當時發現正殿內的幾幅壁畫被盜,但是在一處配殿內,仍有4幅以琴棋書畫為主題的大幅壁畫。而這一次,配殿內的壁畫也被“洗劫”。根據照片,幾幅被盜的壁畫受損嚴重,如盜竊者揭走了以“琴”為主題的壁畫中間的人物部分,導致整幅壁畫被攔腰截斷。
公開資料顯示,龍天廟和普照寺均屬於平遙縣文物保護單位。多位山西文物工作者和愛好者向北青報記者提及,這兩起壁畫被盜事件,只是山西古建築壁畫失竊的冰山一角。
已有10處壁畫“遭毒手”
“2014年,我到山西走訪古建築,拍攝了所見到的古建築內的壁畫,過去3年中,我通過照片對比,確認山西省至少有10處古建築的壁畫被盜,但這是不是全部數字,目前還很難說。”
這10處古建築中,晉中市有6處,長治市2處,太原市和晉城市各有一處,其中長治市長子縣的“團城村唐王聖帝廟”建於元代,“崇瓦張村三嵕廟”建於金代,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屬於壁畫被盜的古建中文保等級最高的。
從唐大華提供的10處壁畫被盜前後的對比圖來看,盜竊者大多不是將壁畫正幅盜走,而是選擇壁畫保留比較完好,或者繪制非常精美的部分行竊。
例如今年被發現失竊的晉中市榆次區“東左付村聖安寺”壁畫,由於歷史原因,牆壁上的一幅觀音像上半部分被用白灰抹掉了,只能看到觀音像下方的靈獸和童子,其中童子保存更為完好,盜竊者便將童子的部分揭走了。
再如晉中市平遙縣“東大闫村關帝廟”的壁畫,畫的是關羽的故事。壁畫位於關帝廟正殿和側堂,保存狀況不算好,盜竊者選擇了壁畫保存完好的部分,把畫面切成20到30厘米見方的方塊,一小塊一小塊地盜走。
文物工作者稱盜竊手法專業
一位要求匿名的山西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他曾經到訪過前述壁畫被盜的聖安寺,發現盜竊者的手法非常專業,“文物工作者為了保護壁畫,也會將某些壁畫揭取保存。這是一種專業手法,需要先用特制的膠塗抹到壁畫上面,等到膠凝固到合適的程度再用鏟子細心地鏟下來。”他表示,聖安寺壁畫被盜的痕跡上有顏色發深的地方,是刷膠後的效果,所以判斷盜畫者與文物工作者揭取壁畫使用的是同一種手段。
這位文物工作人員稱,從照片上來看,這兩天被發現失竊的平遙兩處文保單位的壁畫,也應該是用同一手法揭取的,“但是沒有辦法判斷是不是同一伙人行竊。”
唐大華告訴北青報記者,壁畫失竊的古建築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無人看守。“有些古建築,特別是古廟,往往遠離人煙,再加上年久失修,可能半年沒有一個人會過來,這樣一來就為盜竊者提供了充足的作案時間。”
前述文物工作者也表示,發現聖安寺壁畫失竊後,文物工作人員無法確認是什麼時候被盜的,因為聖安寺無人看守。據他講,一般有文物的村子裡都會雇村民充當兼職的文物保護員,但是針對國家和省級的文物保護單位,資金的力度會大一些,市、縣一級的文物待遇就比較差。
對此,唐大華解釋,對於遍布山西鄉村的一些古廟來說,其看守者的主要職責是保管鑰匙,平時村民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無法進行專職看管。
晉中市一位文物工作者告訴北青報記者,山西是文物大省,古建築數量眾多,僅以此次被發現失竊壁畫最多的山西省晉中市為例,全市共有文保單位5538處,其中古建築類文物保護單位共有3876處,古建數量和文保力量的差距非常大,保護資金很難照顧到每一處文保單位。
壁畫失竊事件疑先有買主
古建築壁畫被盜之後,去了哪裡?
唐大華認為,壁畫不同於建築構件,“山西市場上往往能看到賣古建構件的,賣家會說這個東西是拆遷剩下的,你也難以核實。但是壁畫不一樣,這不是一般人家裡的東西,基本都是寺廟之類的文物保護單位才會有,所以盜竊分子往往不會將壁畫帶到市場上來賣。”
唐大華認為,壁畫被盜的一種可能性是,有人看上了這幅壁畫,或者想要收藏一幅壁畫,盜竊者便為這個人將壁畫揭走。由於早已找好買家,壁畫不會進入市場。
另一種可能性則是盜竊者通過某種渠道,將盜走的文物偷運出國,最終進入國外的文物市場,被一些境外收藏家收藏。
“無論是哪種可能性,對於古建築來說,損失都是不可修復的。”唐大華說。
針對如何避免古建築壁畫頻遭失竊,多位受訪的文物工作者均對北青報記者表示,根本方法是政府加大保護力度。
唐大華說,目前確認壁畫失竊的10處古建築,無一例外都是沒人看管的,而他調查過的有人看守的古建築,過去3年還沒有聽說一起壁畫被盜的案例。
“盜取壁畫是很難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只要有人看守,盜竊者就會考慮風險知難而退。”唐大華說。
此外,唐大華和朋友盡可能在各地拍攝壁畫和文物的照片,一旦發現文物失竊,便將文物的照片發布到網絡上。他表示,更多的人知道了文物的樣子,就會對盜竊者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令這件文物難以流入市場。(記者 屈暢)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