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家私家避暑山莊關門大修
日期:2016/12/15 1:25:1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莊園內因多處“患病”,經學巨匠俞樾、紅學泰斗俞平伯新居——蘇州馬醫科曲園,近日起閉園大修,這也是該園2006年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維護單位後的第一 次整修。跟許多園林相比,曲園面積不大,歷史不長,但是,它的名字卻連海內都曉得。原來,清朝前期,學問胸無點墨的俞樾建造這所園林後,在這裡著書立講、 傳道授 業,讓這裡成為了晚清時期的經學傳習之所,蘇州也因而成為了事先的經學重鎮。 1954年,俞樾曾孫、著名學者俞平伯將曲園捐贈歸公,現為全國重點文物維護單位,由蘇州郊區文物維護管理所管理。
針對這些狀況,郊區文物維護管理所決議對曲園停止維修,維修內容包括重新油漆、重新敷設排水零碎、重新整理電氣線路等,此外還要停止白蟻防治。此外,這裡還存在排水不暢等成績。任務人員引見,入口北面的天井裡,有時分積水要積到腳踝那裡,大家只能墊磚塊通行。再加上升格為“國寶”後,維護要求更高,電氣線路的敷設,也已跟不上情勢的需求。
由於距上次維修日子已久,這裡呈現了多處病症。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裡局部柱子的油漆曾經零落;窗子變形,無法封閉;屋頂有的望磚曾經掉落,雨水從縫隙裡滴落上去;局部木構造被蛀蝕,入口東面一間房屋的門框立柱甚至被徹底蛀斷,“都是白蟻給害的! ”任務人員講。目前,曲園曾經閉園,維修單位曾經進場,局部維修資料已運進曲園。記者昨天在古建磚瓦廠現場看到,入口西南側修建的屋頂已被掀掉,園子長廊外側等處已搭起了腳手架,工人們或維修門窗,或清洗望磚,或清運修建渣滓,忙得不亦樂乎。
俞樾(1821-1907)字蔭甫,自號曲園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學者、文學家、經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曾任河南學政等職,因被參“試題割裂 經義”而被罷官,爾後移居蘇州,潛心學術40余載。治學以經學為主,旁及諸子學、史學、訓诂學等。傳播最廣的《楓橋夜泊》詩碑,書法就出自俞樾之手。
曲園的前世今生公元1874年,罷官後移居蘇州的俞樾在馬醫科買下一塊廢地,親身規劃,建屋30余楹,並在寓居區東南曲尺形的隙地結構花園,取老子“曲則全”之意,起名 “曲園”。郊區文物維護管理所所長楊振彬引見,曲園維修項目估計投資200萬元左右,工期80余天。 曲園占地2800平方米,正宅居中,自南而北分五進。其西、北為亭園局部。正宅第一進為門廳,上懸“探花落第”匾(俞樾孫、俞平伯父俞陛雲為探花),第三 進為主廳“樂知堂”,為俞樾當年接待貴賓和舉行生日祝壽等喜慶活動的場所。亭園面積僅200平方米,構造布局迂回多變,小中見大。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維護單位,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維護單位,2006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維護單位。
1954年,俞平伯將曲園捐贈歸公。1957年整修樂直堂、春在堂、小竹裡館等廳堂及亭園,後由市文聯、戲曲研討所、評彈團、迷信之家等單位運用。十年動 亂中,廳堂損壞嚴重,園中假山、亭閣、曲廊、水池及花木被毀殆盡,並於其間建三層居民住宅樓一棟。 1980年俞平伯、顧颉剛、葉聖陶等知名人士聯名呼吁修復。1982年由市園林局施行對新居廳堂修建的維修。1986年由郊區文物維護管理所按名人新居進 行擺設布置,並於當年10月開放。1989年又動遷居民20余戶,撤除園內青磚三層住宅樓,修復門廳、轎廳和園中亭、廊、齋、閣等修建及曲池。 1990年持續恢復假山,補栽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