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資本論:“長江第一鎮”的運營邏輯
日期:2016/12/14 10:13:1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2013年1季度,國內旅游人數達10億人次,旅游收入7630億元。而在重慶的長壽古鎮僅“五一”3天時間,就有近20萬游客湧入。
籌謀著成為“長江第一鎮”的長壽古鎮,總投資43億元,占地數千畝。在基金公司的參與下,將率先建立標准化的金融管理體系,並復制推向全國。時機合適,還將打包上市,為全國20個項目做探路先鋒。
可以說,長壽古鎮將是重慶資本盛宴中一塊最新的蛋糕。
人流+資金 投資43億元要建成4A級景區
投資總額43億元的長壽古鎮已經初具規模。
“我們的項目在一個地方拿地造城,其實是在打造一個巨大的綜合性的平台。”重慶長壽古鎮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躍平對記者說,“它是旅游景區的平台、是商業綜合體的平台、更是金融的平台。”
此前,其母公司重慶同元集團,已在雲南楚雄成功開發了彝人古鎮。數據顯示,前往該項目游覽的人次,從2007年到2012年5年時間,就從130萬上升至1000萬,入駐商家2011年綜合稅收達1.1億元。
按照旅游發展規劃,長壽古鎮短期內要爭取長江三峽旅游黃金線上15~20%的游客到此,中期有20~30%的游客住宿,最終建成4A級景區。
在去年“五一”小長假,長壽古鎮開街時就吸引了超過30萬的游客前來,今年天公雖不作美,但也有近20萬人湧入。當地媒體報道,眾多游客的湧入,使得長壽古鎮裡一個小小的燒烤攤,4天就賣出了幾萬串的烤肉串。
旅游+地產 左右開弓保證盈利的長期性
從嚴厲的房地產調控開始後,不少開發商紛紛轉型布局旅游地產,也使得各路資本對旅游產業的投資熱情高漲。
如何讓不收門票的長壽古鎮贏得資本的青睐呢?劉躍平覺得,長壽處於重慶1小時經濟圈范圍內,又是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游必經處。“首先要打好旅游這張牌”,長壽古鎮不僅建立了自己的旅行社,引導游歷三峽的人流到古鎮來,還結合每年的傳統節日,推出系列主題活動,將主城區的人流引至古鎮,成為當地近年來一個休閒旅游的熱點。
一個細節就是,古鎮旗下的千美印象民間綜藝館,目前已經有21個歌舞、小品、魔術、手影、變臉等成熟的傳統文藝節目,在館內定時演出。在旅游中注入文化元素,使得長壽古鎮這個旅游平台的內涵一下豐滿起來。
另一方面,古鎮內的合院式商鋪一般占地約1畝,對外銷售的價格不過在400萬~600萬元左右,相比同地段洋世達等開發商拿下的380萬元/畝的土地,其地價及地面建築的附加值優勢突出,更被投資者看好。
“顯然,長壽古鎮走的是旅游+地產的路線,以古建文化為載體,有文化旅游的特色,又借鑒了地產的商業模式。”李永明說,這種左右開弓的模式,比單純的旅游或地產都更能保證盈利的長期性。
合作+上市 基金公司和長壽古鎮共同發展
不到一年時間,重慶長壽古鎮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總劉建輝,就在他的辦公室接待了數家知名的基金公司的高管。幾經挑選後,劉建輝透露,一家擁有港資背景的基金公司正在給項目做方案,“雙方很快就會有實質性的進展。”
在旅游地產的開發上,重慶同元集團堅持走的是“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人文文化為主”路線,其背後的規劃設計、文化研究、旅游開發、古建築建設、商業會展、景區管理等專業的古鎮開發團隊,使得運作起長壽古鎮這樣的項目來頗為自如。
項目的開發運營呈現良性運轉,將優質的資產打包上市也提上日程。首先就要引入了基金公司,劉躍平認為通過資本方的介入,把項目做大做強,“通過長期合作,為今後的上市做准備。”他們更看重基金公司和長壽古鎮共同的發展。
“我們現在計劃和長壽古鎮合作的是兩個方面,一是作為其金融管理顧問,二合建信托基金。”作為資本方代表的劉遠進表示,旅游作為長壽古鎮的核心資源,可以帶動人流,促進當地政府稅收,更進一步還可以改變地區的產業布局,促進轉型升級,長遠來看,打包上市的可能性非常大。
同元還有20個“長壽古鎮”要開發
長壽古鎮成古鎮模式擴張試點
長壽古鎮與基金公司的合作除了謀求打包上市,進入資本市場外,還潛藏著一個古鎮模式的復制與擴張思路。
重慶同元集團現階段已在全國儲備有2萬畝土地,而每個類似長壽古鎮的文化旅游地產項目,占地都在2000~3000畝,這意味著其手上至少還有10個長壽古鎮要開發。
而實際上,劉躍平透露,集團的戰略要比這個數字多1倍,是一個20大古鎮的戰略布局,且3年內要落地開發的項目就有11個。
這樣的投資數額是一個天文數字,劉遠進認為,要解決資金方面的問題,除了利用項目自身與政府爭取政策優惠外,還需要資金池的源源不斷輸送。
“旅游產業資源好,一旦形成連鎖、異地復制,就需要一個產業的標准化來把控管理。”劉遠進舉例,比如組織結構的標准化,開發建設的標准,都需要一個模板,而最重要的是資金融通的標准化,“首先在拿地的環節,采用標准化的金融手法,融資並使用,為其後的擴張提供范本。”
劉躍平也表示,古鎮模式的擴張發展,需要有一個標准化的參照。長壽古鎮正是古鎮模式擴張的一個試點,包括之前的彝人古鎮都未曾嘗試的東西,現在都需要去摸索,為20個兄弟項目做出榜樣。
觀點
“我們的項目在一個地方拿地造城,其實是在打造一個巨大的綜合性的平台,它是旅游景區的平台、是商業綜合體的平台、更是金融的平台。”
———重慶長壽古鎮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躍平
中國正進入旅游消費的時代,在此之前是旅游建設時代,資本在此時進入是大勢所趨。
———重慶市旅游局顧問李永明
旅游+地產這種資本層面融合的趨勢,在房地產被打壓的大背景下,會越來越明顯。
———戴德梁行重慶公司總經理江冰河
“長壽古鎮的旅游產業,非常好,非常值錢。”
———長壽古鎮擬合作的資本方代表劉遠進
同元模式
以長壽古鎮為代表的旅游+地產的產業模式,其優質的資產和良性運營,受到資本的青睐。從金融管理顧問,到建立信托基金,古鎮與資方攜手,建立資金池,梳理標准化的產業模式,在後期項目擴張中復制,並打開資本市場大門。
2013年1季度,預計國內旅游人數10億人次
同比增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