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明清城牆聯合申遺古建築文物建築的保護缺乏量化標准

明清城牆聯合申遺古建築文物建築的保護缺乏量化標准

日期:2016/12/15 1:36:4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臨海市文物局承辦的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遺文本匯總編制第二次協調會在浙江省臨海市召開。江蘇、浙江、陝西、湖北、遼寧等五省文物局和南京、西安、荊州、襄陽、興城、臨海等六市文物局負責同志,各地城牆管理機構以及申遺文本匯總編制單位南京大學文化和自然遺產研究所有關人員等40余人參加。明清城牆聯合申遺文本匯總編制領導小組組長劉謹勝出席會議並講話。劉謹勝對聯合申遺文本匯總編制工作前一階段工作取得的成績予以肯定,對文本的最終定稿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一直采用“眼觀、手摸、鐵棍敲”的方式,多憑經驗判斷,不利於文物建築的保護,缺乏量化標准。為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情況,在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市文物局組織北京古代建築研究所牽頭,聯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共4家單位成立課題組,於2009年獲得課題立項,開始聯合攻關研究。站立於牌坊下,會看到牌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內外側都有精美青磚雕飾,“巨龍騰飛”“英姿煥發”“魚躍龍門”“威鳳祥麟”等圖案,都寓意深刻,皆贊揚了許國為國為民,高尚脫俗的品格和社會成就。這塊“大學士”牌坊,不僅僅代表著徽州的驕傲,同樣也激勵著後人不斷努力奮進,像許國一樣為國效力,光宗耀祖。明未清初水西著名彝族首領安邦彥發動西南民族起義,沉重地動搖了明王朝的統治。至今在織金洞附近還留有安邦彥的故居、遺址、陵墓等。清初吳三桂平定水西,很多重要戰役都發生在織金縣境內,現有虎門關遺址、八步萬人墳等。

    鳳堰古梯田景區開園活動暨鳳堰古梯田移民生態博物館揭牌儀式在陝西省漢陰縣啟動,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安康市市長郭青為鳳堰古梯田移民生態博物館揭牌。提出了北京青磚古建築木結構主要構件安全性鑒定方法及標准(草案);建立了一套古建築木結構構件安全檢測、監測系統方法。課題研究成果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實用價值,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徽墨歙硯名揚天下,旅游資源豐富,古民居、古牌坊、古橋、古塔,遍及城鄉,整個縣境內,宛如一座氣勢宏偉的歷史藝術博物館。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旅游景點的開放,前來旅游的賓客絡繹不絕,他們留連於水光山色和古建築的氛圍中,不勝感歎:“游罷黃山看歙縣,才算真正到徽州”。至今還供奉著孔子畫像,畫像前的客廳是教授孩子讀書的地方,桌椅猶在,門口的桂花樹早已探出房屋,有多少孩子為了考取功名在這裡書聲琅琅,懸梁刺股,然後回來造更高、更好的房子。這是古徽州“以商養文,以文入仕,以仕拓商”的真實寫照。走在空蕩蕩的青石板街上,沒有了昔日徽商繁華的氣息。

     梯田依靠黃龍、茨溝、冷水和龍王4條溝的溪水自流灌溉,潺潺流水四季不絕。該梯田修建於清代鹹豐、同治年間,至民國時期歷有增修。鳳堰古梯田移民生態博物館是我國首座針對移民文化建立的生態博物館,對多角度研究湖廣移民與陝南開發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是山地農業技術知識體系的集成、是中國農耕文化的“活化石”、人與自然和諧的典范、農業生物的“基因庫”和獨具特色的自然與文化景觀。陝西省文物局推動當地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於今年初決定以動態保護、多方參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