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樂山沙灣200多年郭沫若故居大修 使用材質均為老料_中國文物網-文

樂山沙灣200多年郭沫若故居大修 使用材質均為老料_中國文物網-文

日期:2016/12/14 21:28:4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200多年郭沫若故居大修 使用材質均為老料
  位於樂山沙灣的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誕生和少年時代生活的地方。據史料記載,故居始建於清嘉慶年間,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自今年4月1日起,郭沫若故居開始首次封閉大修,將全面恢復到郭沫若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時的原貌。
  據介紹,整個故居維修使用的材質都是原材質老料,由於老料難尋,目前維修工程還差2000米椽子、8萬片手工瓦、500平方米地枕板,工程也將延期。
  昨日,沙灣區文管所負責人表示,如果你家有百年以上的老木料、老手工瓦、老地枕板,或捐或賣,都可以與他們進行聯系,歡迎為郭沫若故居的修繕“添磚加瓦”。
  為啥修? 木頭受潮 腐朽嚴重
  30多年來,郭沫若故居只經歷過幾次小的修繕,沒有全面修過。“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郭沫若故居迫切需要徹底大修。”沙灣區文管所所長楊國雄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首先是故居南北兩側的防火擋牆,目的是防火,但是不通風,故居下半部的木質結構受潮腐朽嚴重。
  “和其他很多文保古建築一樣,郭沫若故居也曾遭受白蟻侵蝕。”楊國雄介紹說,在2004年至2008年,當地文管部門連續5年對郭沫若故居進行白蟻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希望借這次大修,能夠徹底根治白蟻之患。
  楊國雄介紹說,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郭沫若故居向北傾斜了10多度, 2013年蘆山地震中向南傾斜了一點回來,但仍然沒有回正,這次大修將對故居整體校正。
  如何修? 修舊如舊 最小干預
  據楊國雄介紹,郭沫若故居這次的整體維修將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以及《文物維修規范》進行,按照修舊如舊、最小干預的原則對故居進行維修。
  如何最小干預?楊國雄舉例說,比如窗格柵有一半木條壞了,可能整體做一個新的更方便,但必須保留原有的,只換壞的,並且凹槽等要一致。比如不少柱子的底下50厘米腐朽了,那麼就只把這部分切割掉,接上老木料,甚至挖掉其中的一部分木料進行填補。
  整個維修工程將按照“保護歷史、恢復原貌”的原則,堅持保存原形式、原結構、原材料和原工藝手法,對包括故居內所有文物建築、36間房屋內部、圍牆及故居後花園局部進行整理和維修,盡可能真實完整地保存郭沫若故居的歷史原貌和建築特色。
  相比原建築,此次新增恢復了郭沫若原配夫人張瓊華、大哥郭開文居住和使用的4間房屋。
  難度大! 老料難找 工期延遲
  楊國雄介紹說,郭沫若故居的木料大都是杉木,整個故居維修使用的材質都是原材質,全部都是收集的老料進行整體的維修。其中,地上部分木結構的建築主體是此次修繕工程中難度最大,也是工作量最大的部分。
  “為了找到老木料,我們安排20多個人跑遍了樂山、眉山、雅安、成都等地,到處找待拆的老房子。”楊國雄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有一次在邛崃,守在人家拆除老屋現場,整整守了一個多星期,“老料難找,怕拆下來就被其他人搶走了。”
  目前,整個維修工程已完成對故居所有建築面褪油漆、板坯、梁柱挖補、墩接和地面白蟻防治處理。因為老料難尋,原計劃10月底完工的工期也將向後延遲。
  據初步統計,整個郭沫若故居維修需要椽子8000米,但現在還差2000米;老的手工瓦片需要17萬片,拆下來可利用的約3萬片,已經搜集到了6萬片,還需要8萬片;地枕板需要500多平方米,“目前正在想方設法抓緊尋找和搜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