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政府表示大量的歷史古建築 將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
日期:2016/12/15 1:30:5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曾經興盛一時的各色洋房,如今卻淪落如斯,加之時不時傳出火災、亂搭建、琉璃瓦建築毀壞等新聞,讓不少人開始關注起漢口的這群老建築。武漢的老建築中有一部分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優秀歷史建築等四個類別。此外,還有成片的老建築被劃為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和歷史街區。這些建築大部分位於漢口濱江區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老漢口”區域。
文保單位、優秀歷史建築大部分保護得較好,目前大都作為政府機構的辦公室,也是武漢的地標建築。但也有一些建築雖然已是百歲高齡,但由於不夠知名,年久失修,日漸破敗。 居民陸續住了進來,隨意搭暗樓,任意在牆外掛牆體廣告、開門打洞,亂設廁所、廚房,“而且,一旦居民住進去,騰退出來就絕非易事。” 而且政府監督也是有心無力,“主管部門公務員數量相對有限,巡查難以面面俱到,對於歷史建築保護的宣傳、教育也並不到位。”黃傑坦言。 這一片區域如果大部分被高級會所、銀行租去,便是‘貴族專用’的重演;但是如果博物館、圖書館過多,養護費用又會成為難題。因此,應該兼顧兩者。以前的城市規劃遵循的是‘舊城改造’模式,再珍貴的歷史建築也要為市政建設讓路。”
著名的武漢老琉璃瓦建築研究者胡榴明就曾對長江隧道建設把漢口青島路的大片文物建築“帶走”深表憤怒。如市直管公房,目前租金仍為每月1.4元/平方米左右。每年市財政用於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的經費僅為300萬元,這對浩大的保護工程而言只是杯水車薪。 一些歷史建築被財力雄厚的銀行、大型公司租去作為會所、俱樂部等高端場所。不久前,中國工商銀行便租下了花旗銀行過去的洋房,整修費用花了8000萬,後來作為高級金融會所使用。改造、保護歷史建築,歷史街區,確實需要大量投入。比如僅吉慶街改造一項,江岸區政府就投入了20個億,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武漢市政府表示,大量的歷史建築將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而早在2009年,政府部門便有聲音稱,將歷史建築租給高級設計公司、奢侈品公司、私人銀行、高級咨詢機構作為辦公室、店鋪,或者作為創意園等。不少人表示反對,認為歷史建築是公共資產,將之租給銀行、奢侈品公司等金主太過“勢利”。 這些建築如果作為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設施,市民會非常支持。但是大量租給高級會所、銀行等,有違歷史建築的公共屬性,因此帶來的地價上漲、隱形高門檻,將會損害市民的利益。漢口歷史文化街區還可能借鑒北京南鑼鼓巷、上海田子坊的做法,開發旅游休閒一條街,將老琉璃瓦建築開發為商業區、小商鋪、小酒吧。然而這一做法也受到了部分人士的質疑。“‘游客一走就關門’的情況的確不是一個歷史街區應有的存在狀態。